王汝玉
【注释】: 1. 东郭襟咏十首:指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2. 其十菊篱:此诗为第10章。 3. 种菊东篱下:在东篱下种植菊花。 4. 芳丛经雨生:菊花的香味经过雨水的滋润而更加浓郁。 5. 膏粱不可食:形容美味的食物不能随便吃,比喻珍贵的东西不能随意享用。 6. 日夕待餐䕟:早晚等待食物来进食。 【赏析】: 这首诗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一部分。全诗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种植菊花的情景
【注释】 《古桧》:指古树。 堂陲:屋的四周围。 植:种植。 岁寒:一年之中,天气寒冷的时候。霜霰:冬天下雪时,空气中的水汽凝成细小而冷硬的冰粒,飘落到地面就叫做霰。 青青色:绿色,形容树木的颜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古树顽强地生长在严寒的环境中,歌颂了它那“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精神品质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注释: 孤榜:孤独的榜子,这里指挂在树上的鸟兽羽毛。 系:拴住,挂住。 清风秋思长:秋风萧瑟,思绪悠远。 隔溪望林阁:隔着溪水望向林中的亭台楼阁。 夕霭:夕阳映照的雾气。 苍苍:形容天色昏暗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高彦敬画作的题咏。首句写画上的景象,第二句写自己的感受,三、四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画面中的具体景象。整体来看,这是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诗作
【注释】绿蘋州:即今安徽宣城,古称宁国。轩窗:窗户。沙鸥:指沙洲上的鸥鸟。 【赏析】此诗为送别之作。首句写自己家住宁国(古名宣城),居高临下,轩窗俯瞰碧流。次句写昨夜雨过天晴,凉风习习,触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四两句进一步抒写离别时的思绪,以景结情,含蓄隽永。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远空灵,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时,要通读全诗,了解内容大意,把握形象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分析“石庭”的特点及其作用。第一句写“石庭”平且敞。“石庭平则敞”,石庭平坦宽敞,说明庭院主人地位高,有闲情雅致,可以欣赏庭前景色。第二句话写“石庭”的规制非雕凿。“规制非雕凿”,石庭的格局不是人工雕琢而成,是自然形成的,说明庭院主人不慕名利,崇尚自然之美
【注释】 东郭襟咏十首(十首是序号,每首为四句): 其一 西风满树花如雪, 东望吴山几处家? 其二 江边沙鸟似人立, 岸上行人似鸟飞。 其三 孤舟夜泊古渡头, 月照寒烟两岸秋。 其四 莎滩溪水汜, 滩上烟莎绿。 日夕少人过, 闲鸥自来宿。 译文: 西风满树花如雪, 东望吴山几处家? 江边沙鸟似人立, 岸上行人似鸟飞。 孤舟夜泊古渡头, 月照寒烟两岸秋。 莎滩溪水汜, 滩上烟莎绿。 日夕少人过,
诗句原文: 流水深成港,芙蓉照水新。 葑溪非镜曲,莫误浣沙人。 注释解释: - 流水深成港:水流深远形成了一个港口。 - 芙蓉照水新:芙蓉花在水中绽放出新的生机。 - 葑溪非镜曲:葑溪并非镜子般曲折的景观。 - 莫误浣沙人:不要误入浣纱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通过“流水深成港”和“芙蓉照水新”两句诗,展现了河流宽广、水质清澈的特点。同时
【注释】 南园:在长安。夷且:平坦宽广的样子。天开:天空。景明淑:晴朗和煦的天气。昔人:过去的人们。情:情怀。 赏析: 诗的前两句“南园夷且旷,水木凝华清”写诗人在南园所见景色。南园,即长安城南的曲江池一带的花园,这里地势开阔,水木清华,风景优美。夷且,平坦宽广的意思。旷,广阔。凝华清,指水面波光粼粼,树木苍翠欲滴,显得非常美丽清新。后两句“天开景明淑
【解析】 “道山”指庐山。 【答案】 《佳赏轩杂咏八首》其一: 佳赏轩杂咏八首 其一 开轩道山下, 时登道山上。 美人今在否, 日暮增惆怅。 译文: 打开窗子眺望庐山,时常登上庐山的高处。美人现在在哪里?黄昏时分更加感到惆怅
【注释】 泮池:古代学宫的水池。泮,通“畔”。深且广:形容水深且宽泛。绿水浸红莲:水中的莲花颜色鲜艳。轻风:微风。馀至:余音未绝。演漾:水面波纹荡漾,涟漪扩散的样子。澄涟:清水激荡形成的白色波纹。 【赏析】 这首诗是写在泮池边欣赏莲花之美而作的咏物诗。 首句“泮池深且广”写泮池之大。次句“绿水浸红莲”是写荷花之美。三、四句写微风过后,池塘水波粼粼,荷塘景色如在目下,十分动人。全篇语言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