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投荒知几载,拜阙始逾年: - “投荒”是指远离故土,流落到荒僻之地。这里表示作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不知流浪了多久。 - “拜阙”原指帝王宫殿,后泛指朝廷。这里的“拜阙”意味着作者终于回到了朝廷。 - “始逾年”表示作者回到朝廷的时间还不长,但已经度过了一年。 2. 正喜经帏设,俄惊客馆捐: -
《和唐侍读岁除韵》是明代诗人王汝玉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析: - 青岁芳华启:形容年轻时期的美好如同春天般绽放。 - 玄阴节序穷:描述了冬季寒冷的景象,暗喻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终结。 - 寒收灯影里:夜晚灯光微弱,映射在窗户的影子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寒冷的氛围。 - 春入漏声中:春天的到来伴随着夜深人静时的钟声,寓意生命的循环。 - 弱志怜今异
【注释】 一门推二妙,兰玉喜同荣。 ——杨仲宜兄弟二人都是才学出众的人。 之子旋归日,难兄眷恋情。 ——杨仲宜的弟弟杨仲方也是一位才学出众的人,他即将回到家乡了。 皇都半秋候,乡路几时程? ——京城的秋天已经过半了,而故乡的道路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呢? 应有重来约,春风花萼生。 ——你们一定会再次相会的,那时春风送暖,花团锦簇,我们相聚在盛开的花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注释: - 送舍弟琎:送你的弟弟离开。 - 舍弟:你的弟弟,舍表示对人的尊称。 - 出门去:离开家,出门。 - 行路难:走路很难。 - 时方重财贿:当时正值重视财物和贿赂的时候。 - 孰肯礼儒冠:谁愿意遵守礼仪,戴着儒者的帽子。 - 沙晚鹡鸰苦:傍晚时分的沙地,鸟儿们因寒冷而感到痛苦。 - 雨凄棠棣残:雨水打湿了棠树下的枝条,使得原本鲜艳的花朵凋零。 - 好营甘旨养:好好地饲养食物,供养父母。
【注】 膺:接受,承蒙;返:返回;终酬元亮志:最终实现陶渊明的“归耕田园”之志。谨识冶长非:《三国志·蜀书·陈寿传》载: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与司马徽等游于南阳,遇耕田者,问曰:“君欲耕耶?”对曰:“然。”曰:“吾闻贤士避世,隐于岩穴,今子岂有意于斯邪?”耕者笑而不应。后诸葛亮谓其友人曰:“耕父不吾告也。”乃立《后出师表》以自警勉。冶长:指东汉人刘宽,字元方,汉阳人,为北海相。性至孝
【注释】 寄曾先生 其一:写给曾参的一封信。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理世方招纳,君何独避名。遨游遍山水,谈笑却簪缨。身与闲云侣,心将世事轻。吴山旧栖托,应是为莼羹。 【赏析】 这首诗是给曾参的一封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曾参的思念之情。全诗以书信的形式,通过对话和描写,展现了曾参的生活情趣、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 首联“理世方招纳,君何独避名
【注释】 玉台:女子妆饰,此处指女子的妆台。 纚(zhú)履:用彩色丝线编织而成的鞋。行云:形容步履轻盈。 羞脸:娇艳的面容。团纱:用纱做成的圆形面纱。 娇蛾:眉毛。浅黛:淡淡的眉毛。分:分开。 翠松:绿色的松柏。连理带:古代男女成婚时,新郎新娘要结为夫妻,象征两人心心相印,永不分离,故称“连理带”。此处借指夫妻。七襄裙:长裙。七襄:七层。这里指裙子上的褶皱。 伫立:长时间站立。花庭:花园庭院。
【解析】 此诗首联写景,月色秋夜,怀人之情油然而生;颔联直抒胸臆,表达思念之情;颈联写景,寺钟声声入耳,江城寒柝声声入耳;尾联写景,希望有那么一天乘兴而来,荡舟溪边。这首诗意境优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答案】 ①月色经秋半:指月色如洗。②怀君今夜心:指怀念你的心情。③徒然期晤语:白白地期待与友人见面交谈。④翻此间徽音:指听到朋友的书信声音。徽音,古代指琴声。⑤烟寺微钟度,江城远柝沈
【注释】 ①闽关:泛指福建的边关。②天一涯:天涯,极远的意思。③鸿雁侣:鸿雁传书,比喻书信。④鹡鸽诗:指诗人写给友人杨仲宜的诗歌。⑤官舍:官署住所。同眠:共宿,共同生活。⑥沧江:沧浪江,即今天的闽江。⑦明朝:第二天。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杨仲宜归闽中途中所作。杨仲宜,字仲宣,福州人,与郑谷为诗友。郑谷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景。 第一句“寰宇同文日”,描绘的是世界统一的那一天。在古代,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完整文字系统的国家,而其他国家则采用汉字的拉丁字母转写或汉字的罗马字转写等不同的方式。所以,这一天也意味着世界的大同。 第二句“春秋一统年”,指的是孔子提出的“春秋大一统”思想,即天下统一,历史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制度等方面都以《春秋》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