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彦平
【诗词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写杨当时辞官归乡。首联写他乘舟赴任的情景;颔联写他对儒林的贡献;颈联描写沿途的风光和景物;末联表达诗人自己归隐不得的心情。 【译文】 桃花浪平如镜般地展开帆蓬,汉节新除蜀郡郎。 自古以来儒林中没有另外的笔,如今文苑中有他这样的大才。 碧鸡回谷时光线灵秀深远,白狗滩上道路漫长曲折蜿蜒。 我也像你一样是郎官但未能归隐,故溪幽梦炯炯如同鸥鸟在飞翔。 【赏析】
三月十三日,诗人来到杏亭。 禅房幽静,无人前来拜访,只有蝴蝶在花丛中穿行。 山峦在暮色中拥簇着,夕阳斜照下,树影婆娑。 树木含着芳香的思绪,似乎要开放。 和风吹来,千树万树都喜气洋洋; 美好的时光,闲散地成为一段奇妙的奇遇。 何必要去红尘之中污浊的地方, 才从箫鼓声中欣赏繁枝
【注释】 约建德蔡令游梅山:邀约建德的蔡令一起去梅花山上游玩。 长年踪迹困尘埃,几向名山勒驾回:长年漂泊无依,困于尘世,几次想回到名山大川去游玩呢。 闲约访僧寻野寺,翻成踏雪看官梅:闲暇的时候约请蔡令一起去探访僧人,寻找野寺,结果却只能踏雪赏梅。 岫云要是无心出,溪月犹能有兴来:如果山峰上的云雾无心散开(指天气放晴),那么溪边的月亮也还能照见我呢。 竹折松欹更愁绝,不妨吟赏助清哀
注释: 1. 丁未南徐灯夕 - 这是一首诗的标题,丁未是具体的日期。南徐是古代地名,指今江苏南京一带。灯夕指的是元宵节之夜。 2. 王正三五漫佳节,浊酒寒灯且眼前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五这个节日里,天气寒冷,人们只能点着蜡烛喝着浊酒来庆祝。 3. 无复鼓歌祠太一,真成烽火照甘泉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再也没有鼓声和歌声来祭祀天上的神明了,而是变成了真正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山
【译文】 漫说南风入舜弦,伤心抚事愈凄然。 愔愔新绿愁鸲鹆,悄悄残红拜杜鹃。 心折更闻胡部曲,眼明那复御炉烟。 蒜山瓜步江南北,宝鉴经囊若个边。 【注释】 1. 圣节:指重阳节。 2. 漫说:随意说说。 3. 南风入舜弦:指《楚辞·招魂》。“南风”指南方的风,“舜弦”是指舜帝的乐瑟。南风入舜弦,指《楚辞·招魂》中的“南风至兮吹我衣”,“南风被兮奏虞凯”。 4. 伤时抚事:感时伤事。 5.
诗句原文: 青回沙际草先知,稍傍芳林上故枝。 野寺残僧微雪后,冻云寒雁共来时。 注释解析: 1. 青回沙际草先知:描述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上时,青翠的草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新的一天的到来而欢呼。这里的“先知”表达了草木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自然的敬畏。 2. 稍傍芳林上故枝:描绘了在树林中稍远的地方,一些树枝因为积雪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作品,内容如下: 吴虎臣献书行阙 山北山南烟霭横,破烟啼鸟已催耕。 能来夜雨连床语,大似春风不世情。 琳馆陆沉吾已老,金门宠辱子方惊。 集贤学士应相谓,诗客形容太瘦生。 逐句翻译与注释: - 山北山南烟霭横(山南北的烟雾缭绕) - 破烟啼鸟已催耕(破晓的烟雾中,鸟儿已经催促农夫开始耕作) - 能来夜雨连床语(夜晚的雨水淅沥,可以和伴侣一起聊天) -
【注释】 己酉人日:己酉,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人日,即人的生日或人的诞生之日。 寒梢发颖斗临寅:寒梢,指梅花的枝条。发颖,发芽。斗临寅,北斗星在正月初五(寅时)出现。 玉烛初调七日春:玉烛,指月亮。调,调节、调和。七日春,指春节后第七天春天来临。 稍稍江云欲回雁:稍稍,稍微地。江云,指长江上的云雾。欲回雁,好像大雁要归巢一样。 醺醺花气已撩人:醺醺,形容香气浓郁。撩人,使人产生某种情欲。
【注释】 遗堞感至今:指英雄已去,只留下破败的城防。 平生行乐处:指生前享乐的地方。 俯仰成今古:形容时间流逝迅速,转眼之间就成为过去。 鱼龙与爵马:指英雄们逝去后留下的遗迹、物什。 王仲宣:即王粲,字仲宣,三国时著名的文学家,汉末避乱荆州时因贫病交加而死,死后被葬于武昌阳陵矶(今湖北武汉)。 登楼赋:指《登楼赋》,王粲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怀念之情。 【赏析】
【注释】 石戴:石头上长了苔藓。 双轮:指车轮。不生角,意即没有装饰。 会通秦:与秦国接壤或相通的地方。 丘壑姿:山野的风光姿色。丘壑,山泽间草木丛生的地形。 鼻口罗江津:比喻人的命运多变,如同江河上的航标一样。鼻口,喻指人的嘴;罗江津,喻指人的命运。 浮走列有役:漂浮不定地到处奔走,被征召服役。 俯仰俱已陈:低头仰头都是旧日的景象。 永愧尔,东西南北人:永远惭愧自己像你这样四处奔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