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
诗句原文: 总角常思海上游,乘风今日得周流。 一泓夜浴骊珠火,五色朝浮蜃气楼。 辽水只今无鹤语,蓬壶千古戴鳌头。 寄言汉使张公子,肯借灵槎犯斗牛。 译文注释: 1. 总角常思海上游,乘风今日得周流。- 在童年时期,我常常梦想着能遨游海洋,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2. 一泓夜浴骊珠火,五色朝浮蜃气楼。-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我沐浴在清澈的海水中,仿佛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3.
次金泽颐浩寺僧中宅衡韵二首 每愧无才位六卿,观风今出凤凰城。 锦帆载月临金泽,宝刹披云驻玉旌。楼阁巍峨同上竺,江山清古疑南衡。查看完整内容 译文: 我常感到惭愧自己没有才能和高位,这次出来是为了观察风向。如今我来到这个繁华的城市,就像锦帆载着月光在金泽停泊,宝塔高耸入云端,守护着这座寺庙。这高楼大厦与古老的上竺山比邻而立,江山如画,令人联想到南方的衡山。 注释: 1. "公游偶寓梵王城"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全诗紧扣“宿”字,写诗人在湖州慈感寺的所闻所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佛家的向往和对尘世生活的厌倦,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愿望。 其一,开头两句,借榻苕溪慈感寺,始知城市有山林。“始知”,才发觉的意思。“城市”指人烟稠密的地方,这里泛指人世间。“有山林”即像山林一样宁静。作者初到寺庙里,发现寺院环境清幽,远离喧嚣,这才恍然大悟
【注释】 金泽:古地名,故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西南。颐浩寺:位于金泽。中宅衡:中书舍人宅。韵:诗的一种体裁。六卿:指尚书令、仆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观风:视察风俗民情。凤凰城:指京城。锦帆:指船的装饰物。玉旌:指旗。上竺:指佛教圣地灵山大佛所在地。比南衡:比喻风景秀丽,有如南方的衡山。了却公家事:处理完公事后。高僧:指僧人。话:交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中书舍人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内容如下: 送教谕李素改除浙江就禄养亲 罗湘振铎十馀年,今又携书上浙船。 梅玉一枝天上赠,蒲帆半幅月中悬。 好披彩服同莱子,莫讶寒毡老郑虔。 他日彤廷重考绩,春风台阁拟超迁。 一、注释与赏析 1. 第一句:“罗湘振铎十馀年” - 解释:这里的“罗湘”可能指的是罗湘州或者其他地名,而“振铎”意味着传道授业的教师,即教书育人的角色
【注释】 艖:小船。过三衢:经过三座大山,即衢山、雁宕山、天台山。常山:指浙江常山。芙蕖:荷花的别名。 【译文】 小舟刚要驶过衢州,便又驾着车行到常山。 溪水有声轻拍船桨,群山无数好似插在水面。 身轻不惧远行路途遥远,才薄惭愧于仕途初年。 珍重同来贤内翰,不要吝惜说些好话。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诗,诗人与友人相约同行,但诗人因才疏而自愧,因此作此诗以自勉。 首句开门见山,表明自己将启程赴任
注释: 昆阜:山名,位于今江苏昆山县西北。小一拳:形容其高峻。登临浑似接青天:登上山顶,好像可以直抵青天。神钟二陆:指的是晋代的陆机、陆云兄弟。他们才华横溢,被世人称颂。气压三吴地位偏:意思是说在吴地三郡(即吴郡、会稽郡、丹阳郡)中,他的名声和地位最高,独步天下。岩溜下通僧舍井:山泉从岩石上流下来,流入寺庙旁的井中。林霏近杂市庐烟:树林的雾气弥漫,与市间的烟雾交织在一起。 赏析:
【注释】 尚宝司丞:官名,掌宝器、宝货之出纳。葛贞:人名。 姑孰:地名,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省墓:指为先人扫墓。 琐闼:宫中小门,借指宫廷。宸旒:帝王车驾,以玉为之。这里指皇帝。 风木:指父母。 阊阖:古代传说中天的南门。 兰棹:木兰木制的船桨。松楸:用松木做成的棺材,引申为人。 群公:众位朝廷大臣。金台:宫阙的美称。《汉书·王吉传》:“上(指汉宣帝)闻其贤,诏谒者召吉诣行在所,数问以得失
解析与赏析 第一句: - 诗句: 太学横经已有年 - 解释: 这里的“横经”指的是学习儒家经典,而“已年”表示已经有很多年了。整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太学(古代的国立大学)学习了很长时间的儒家经典,积累了不少知识。 第二句: - 诗句: 圣恩今日许归田 - 解释: “圣恩”指的是皇帝或朝廷的恩德和恩惠,而“归田”则是指放弃官场的生活,回到农村务农。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策的感激
【解析】 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直接根据原诗内容进行解答。 本题中,“舟次芊源日已西”,“舟次”:停船靠岸;“日已西”:太阳向西落了。 【答案】 译文:停船靠岸的时候,已经过了中午(太阳)向西落下了。个中风景迥清奇:其中的风景格外地清新奇特。 潮声汹涌通闽海,山势逶迤接武夷:潮水的声音汹涌澎湃着流入闽海,山的形势弯弯曲曲地连接着武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