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琐闼侍宸旒,风木长悬万里愁。
忽喜纶音下阊阖,便寻兰棹觐松楸。
群公毕饯金台晓,故老欢迎采石秋。
安得此身同此志,束书也驾洞庭舟。

【注释】

尚宝司丞:官名,掌宝器、宝货之出纳。葛贞:人名。

姑孰:地名,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南。省墓:指为先人扫墓。

琐闼:宫中小门,借指宫廷。宸旒:帝王车驾,以玉为之。这里指皇帝。

风木:指父母。

阊阖:古代传说中天的南门。

兰棹:木兰木制的船桨。松楸:用松木做成的棺材,引申为人。

群公:众位朝廷大臣。金台:宫阙的美称。《汉书·王吉传》:“上(指汉宣帝)闻其贤,诏谒者召吉诣行在所,数问以得失。”饯别:送别的筵席。金台:即指汉宣帝行在所。晓:早晨。

采石:今属安徽省马鞍山市。唐天宝末年诗人李白曾游于此地,并作《秋夜泊牛渚怀古》。

洞庭舟:指李白的《岳阳楼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八月,是李白应诏入京后所作的一首酬答诗。当时他因受排挤而未被任用,心情颇为抑郁,此诗便是写他在京城受到冷遇后的感慨之作。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在京受冷落的情况,中间两句写得到皇帝接见时的欣喜,后两句写与故旧告别。

首两句写自己几年来在宫廷侍奉君王,但心中始终挂念着远在万里之外的双亲。“长”字点明了时间的长久和思念的深重。“忽喜”二字,表达了久处宫廷的李白对亲情的渴望以及突然得见天子的喜悦之情。“纶音”,代指诏书。“下阊阖”谓皇上召见。“便寻”表明自己急切的愿望。“兰棹”“觐松楸”是说准备去拜谒皇上,并到墓地扫墓祭祀双亲。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入朝为官,一方面又不愿远离家乡。

第三句写众位朝廷大臣在清晨为他送行,这表现出诗人入京不久就受到皇帝的重用和礼遇,也显示了诗人的才气和地位已非昔日可比,从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第四句写故旧们的欢聚相迎,这既表现了李白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威望,同时也说明他的离京并非出于本心。

第五、六句写自己与故旧告别的情景。“安得此身同此志?束书也驾洞庭舟”,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使我像故旧们一样忠君报国,我也愿意像他们一样驾一叶扁舟泛游湖海,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两句既是对自己政治道路的设想,也是表达自己内心向往的一种方式。最后一句更是将这种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整首诗显得更加饱满有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