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绵亘五百里,三万六千馀顷宽。
众渎西来天设险,三江东注海飞湍。
影摇霜橘金千树,光浸寒蟾玉一丸。
欲问陶朱在何处,白鸥无语水弥漫。
【注释】
过太湖:指从江苏、浙江一带经过太湖。
滔滔:形容波涛浩瀚无际,汹涌澎湃的样子。
三万六千馀顷:三万多平方里,这里泛指广阔的水域面积。三水:指太湖的东、西、北三支江流。
三江:指太湖的东、西、北三支江流。飞湍:奔腾急流的水。
霜橘:经冬霜打后的柑橘。金千树:用“千”形容数量之多,形容洞庭湖一带盛产的柑橘。
寒蟾:月中的蟾蜍,传说月中有玉兔。玉一丸:用“一”形容月光如玉,洁白无瑕,比喻皎洁的明月。
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以经商致富,退隐后改名为鸱夷子皮,在齐国经商。
【赏析】
《过太湖》是宋代诗人王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太湖风光,描绘了太湖的辽阔,三水的奔腾,洞庭湖的广阔,以及洞庭湖中洞庭山和君山的景色。全诗写景细腻生动,画面感强,语言简练而含蓄,意境深远。
首联“滔滔绵亘五百里,三万六千馀顷宽”,描写太湖水面宽阔,波浪连绵不断。这里的“滔滔”形容波涛浩瀚无际,汹涌澎湃的样子;“绵绵”则描绘出湖面辽阔的景象。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太湖那浩渺的湖面,波涛滚滚,无边无际。同时,“三万六千馀顷宽”也说明了太湖水域面积之广,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颔联“众渎西来天设险,三江东注海飞湍”,进一步描绘了太湖的自然地理特点。这里的“众渎”指的是众多的河流汇入太湖;“天设险”则是指太湖的地理位置险要,自然形成的独特景观。而“三江东注海飞湍”则形象地描述了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三条江河最终汇入东海的壮丽景象。这一部分通过对太湖周围河流的描述,展现了太湖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颈联“影摇霜橘金千树,光浸寒蟾玉一丸”,则是对洞庭湖景色的详细描绘。这里的“霜橘”指的是洞庭湖中盛产的柑橘,因为冬天霜冻而变得金黄色,所以称为“霜橘”;“寒蟾”则是指月亮中的蟾蜍,传说月中有玉兔,所以用“玉”来形容月光的洁白无瑕。通过这样生动的描绘,我们能够感受到洞庭湖边柑橘树的繁茂与月色之美。
尾联“欲问陶朱在何处,白鸥无语水弥漫”,则是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感慨与思索。这里的“陶朱”指的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他曾因经商致富后隐居山林;而“白鸥”则象征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诗人想要寻找陶朱的踪迹,却发现白鸥无言地漂浮在水雾弥漫的洞庭湖面上,这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太湖与洞庭湖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联想,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典故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