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
我前日辞去蓬莱仙岛,飘飘然乘着风,飞上姑苏台上。 姑苏台前桂树的月影照映在秋水中,一片碧波万顷,没有一点纤尘。 喜从心中生出看山之兴,打算去钱塘游览奇胜。 那片孤帆好像被天风挽留,一登云居就听见钟磬声悠扬。 云居寺景色潇洒如天上的云彩,峰峦在云雾中飘渺无踪。 忽然间遇见一位老和尚,他说近日来到净慈寺。 他眉峰修整如新雪散放晴空,性情海一样澄澈透明。 他煮茶时挥动麈尾与我谈禅论道
注释: 紫阳先生(即朱熹)教导人很深入,这四字亲笔书写非常珍贵。如果宰予(即宰我)当年能遇到这四字,他可能会忘记白天睡觉而珍惜时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朱熹的诗。朱熹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他的教诲深刻而广泛,影响了后世无数人。这首诗表达了对朱熹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紫阳夫子诲人深",这里用“紫阳”来指代朱熹,赞扬他在道德修养和学问上的深厚造诣。朱熹的教育方法严谨、严格
注释: 谁画云屏置坐间,林峦仿佛似燕山。 谁:是谁?指诗人自己。 云屏:绘有山水的屏风。 置坐间:放在书房里。 林峦仿佛似燕山:好像燕山的山峦。 吾亲舍此今安否:我的亲人现在住在哪里呢? 一度看屏一怆颜:每次看到这个屏风就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逝去的亲人之作。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对这幅画屏的珍爱之情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想象把画屏上的景物与自己的家联系起来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以“天不雨雪忧民吟”为题,借唐玄宗开元年间发生的“安史之乱”的史实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之情。第一句“琼花不放舞春阳”,以“琼花”象征皇帝。这里说,皇帝不舞《霓裳羽衣舞》,是因为天不下雨,春阳未到,不能使琼花开放,暗示了天灾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损害。第二句“圣主深忧二麦伤”。“二麦”,即小麦、大麦。这里说,圣明的皇帝深深担忧的是小麦与大麦受到损害
【注释】 送春一首:送给春天的一首诗。 燕子莺儿不住鸣,催将春去可憎生:燕子和黄莺不停地叫着,催促着春天离去。“可憎生”是恨春天的离去。 今年已向燕山送,来岁还从何处迎?:今年已经向燕山送去了春光,明年又从哪里迎回春天呢? 【译文】 燕子莺儿不停叫唤,在催促春光早日离去。 今年的春天已经送到燕山,明年又在哪迎接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春的诗。诗人抓住春天的特点,运用拟人手法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贺,题目是《题云居先生遗像》。 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神仙中人云居翁 - “神仙中人”指的是具有仙人品质的人。 - “云居翁”是对云居先生的尊称。 2. 秀气原自仙华钟 - “秀气”是指人的才华或气质。 - “仙华钟”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地标,代表了这个地方的灵气和美。 3. 蚤年即远簪缨丛 - “蚤年”指的是年轻的时候。 - “簪缨”是指古代士大夫的头饰
送李主事暹奉使西域 圣皇御极治化明,海波不动边尘清。 雕题椎髻尽入觐,卉裳毳服咸来庭。 迢迢西域尤诚至,职贡依时无或替。 圣心眷彼勤渠情,特选才贤充报使。 地官主事关中英,年青貌伟襟怀宏。 往时两度使绝域,能声妙誉人咸称。 今来再乘皇华节,晓驾輶轩行紫陌。 绣衣郁郁飘天香,四牡騑騑拖锦绁。 暮春三月杨飞花,此时准拟过流沙。 宣威不挂义阳剑,通道宁藉张骞槎。 高昌康居聊尔适,鄯善月支暂焉息。
诗句: 1. 湘江之曲湘山隩,地曰东桥甚多竹。 2. 低昂修短各有伦,郁郁猗猗胜淇澳。 3. 叶交加兮鸾凤搏,根钩曲兮龙蛇蟠。 4. 清声振兮寒玉碎,绿阴蔼兮晴云团。 5. 吴公藉藉延陵族,雅量雄襟迈流俗。 6. 对兹恋恋不能违,遂向林间结茅屋。 7. 数椽不隘亦不华,竹轩扁额尤为嘉。 8. 雨馀空翠入帘湿,月明虚白穿窗斜。 9. 有时弦琴竹下鼓,琴声竹韵同清古。 10. 有时携茶竹下烹
【注释】: 1. 《送李主事暹奉使西域》: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和期望。 2. 拂拭(fú shì):整理、清洁的意思。 3. 彤墀(tóng chí):红色的台阶,这里指朝廷的台阶。 4. 明主:贤能的君主,这里指李主事暹。 5. 心悦怿(xǐ yì):内心喜悦、愉悦。 6. 嘉忠勤:称赞忠诚勤勉。 7. 隆恩宠:丰厚的恩惠与宠爱。 8. 汉廷:汉朝的朝廷。 9.
诗句:吴湘万里虽异地,吴湘一日还同天。翁不见古豪杰,掉臂常嫌穹壤窄。 1. 诗句释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怀念,即使身处异地,他仍然觉得家乡与自己息息相关。诗人用“吴湘”指代自己的家乡,表示虽然远离家乡,但是心中依然挂念着故乡。这里的“吴湘一日还同天”意味着无论身在何处,家乡始终是心灵的归宿。同时,诗人也批评了那些只顾眼前的人,认为他们过于狭隘,无法理解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