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莺儿不住鸣,催将春去可憎生。
今年已向燕山送,来岁还从何处迎。
【注释】
送春一首:送给春天的一首诗。
燕子莺儿不住鸣,催将春去可憎生:燕子和黄莺不停地叫着,催促着春天离去。“可憎生”是恨春天的离去。
今年已向燕山送,来岁还从何处迎?:今年已经向燕山送去了春光,明年又从哪里迎回春天呢?
【译文】
燕子莺儿不停叫唤,在催促春光早日离去。
今年的春天已经送到燕山,明年又在哪迎接春天?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春的诗。诗人抓住春天的特点,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景象。
首句“燕子莺儿不住鸣”,以燕子莺儿不停的鸣叫,暗示了春天的脚步匆匆。燕子和莺儿是春天的象征,它们的叫声是春天到来的信号。诗人抓住了这两个特点,用“不住”二字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次句“催将春去可憎生”。燕子莺儿不停的鸣叫,在催促着春天的离去。这里的“催”字,既写出了燕子莺儿对春天的喜爱和依恋,也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留恋之情。诗人用“可憎生”来表达自己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和惋惜。
第三句“今年已向燕山送,来岁还从何处迎?”诗人用燕山作为比喻,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离别的无奈和惆怅。这里的“燕山”既是实指,又是虚指。诗人用“已向”表示今年的春天已经离去,用“来岁”表示明年还要再来。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这首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意境清新自然。诗人通过描写燕子莺儿的鸣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通过表达人们对春天不舍的情绪,抒发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