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前日辞蓬莱,飘飘飞上姑苏台。
台前桂魄照秋水,一碧万顷无纤埃。
喜来遂发看山兴,拟度钱塘览奇胜。
片帆若为天风留,一上云居听钟磬。
云居潇洒云飞飞,中峰去后渺莫追。
就中忽遇老禅客,自云近日来净慈。
眉峰修修散晴雪,性海澄澄湛秋月。
煮茶挥麈共我谈,四座霏霏飞玉屑。
我观此僧不是寻常僧,丛林当代应驰名。
何当携取庐岳去,相寻修静重缔盟,坐看五老香炉青。

我前日辞去蓬莱仙岛,飘飘然乘着风,飞上姑苏台上。

姑苏台前桂树的月影照映在秋水中,一片碧波万顷,没有一点纤尘。

喜从心中生出看山之兴,打算去钱塘游览奇胜。

那片孤帆好像被天风挽留,一登云居就听见钟磬声悠扬。

云居寺景色潇洒如天上的云彩,峰峦在云雾中飘渺无踪。

忽然间遇见一位老和尚,他说近日来到净慈寺。

他眉峰修整如新雪散放晴空,性情海一样澄澈透明。

他煮茶时挥动麈尾与我谈禅论道,四座之间飘洒着晶莹玉屑。

我觉得此僧不同于寻常僧人,是丛林中的一代宗师。

何须等待何时携取庐山而去,我们再相聚修静重缔友谊,坐看五老峰下香炉青烟缭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净慈寺时所作,以戏谑的口吻赞美了僧人恬静的高洁品质和清幽的山水环境。

首句“我从前日辞蓬莱”,诗人回忆自己曾经离开过蓬莱仙境,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次句“飘飘飞上姑苏台”,诗人描绘了他乘坐风驾,飘然而至姑苏台的情景,展现了他的自由奔放的个性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第三句“台前桂魄照秋水”,诗人描绘了台前的月影照映在平静的秋水中,波平如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四句“一碧万顷无纤埃”,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辽阔,清澈见底,连一丝尘埃也没有的景象,表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第五句“喜来遂发看山兴”,诗人表示非常高兴,于是便产生了登山游玩的想法,展现出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六句“拟度钱塘揽奇胜”,诗人打算到钱塘江游览奇景,表现出他对自然风光的向往和探索。

第七句“片帆若为天风留”,诗人感叹一片孤帆被天风挽留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惊叹和赞美。

第八句“一上云居听钟磬”,诗人登上云居寺听钟击磬的声音,表现出他对寺庙的虔诚和敬意。

第九句“云居潇洒入云端”,诗人描绘了云居寺的景色如同云彩一般飘逸洒脱,进入云端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第十句“中峰去后渺莫追”,诗人描绘了中峰之后的风景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叹。

第十一句“就中忽遇老禅客”,诗人突然遇到了一位老和尚,表现出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追求。

第十二句“自云近日来净慈”,诗人告诉老和尚他已经来到净慈寺,表现出他对这次相遇的期待和欣喜。

第十三句“眉峰修修散晴雪”,诗人描绘了老和尚眉目间的神态,如同晴天的雪花般明亮纯净,表现出他对老和尚性格的赞赏和认同。

第十四句“性海澄澄湛秋月”,诗人比喻老和尚的内心如明净如水的秋月般清澈无暇,表达了他对老和尚心灵的敬佩和仰慕。

第十五句“煮茶挥麈共我谈,四座霏霏飞玉屑”,诗人与老和尚煮茶、谈禅,周围环境显得如此清净雅致,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

第十六句“我观此僧不是常”,诗人观察老和尚并非寻常之人,是丛林中的杰出人才,表达了他对老和尚的敬仰之情。

第十七句“应驰名丛林当代”,诗人认为老和尚应当成为当世的丛林领袖人物,表达了他对老和尚未来成就的期待和祝福。

第十八句“何当携取庐岳去”,诗人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庐岳的美景归来,与老和尚再次相聚,表达出他对老和尚的深深思念和渴望重逢的心情。

第十九句“相寻修静重缔盟”,诗人提出与老和尚一起寻找修行静寂之地,重新结盟的愿望,表达了他对老和尚的深厚情谊和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第二十句“坐看五老香炉青”,诗人设想与老和尚一起观赏五老山香炉旁青山绿水的美景,表达出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对净慈寺的描写,赞美了老和尚的高尚品格和清雅气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和人生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