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汸
【注释】 1. 元伯:即张衡,字平子,东汉著名的文学家。 2. 游名岳:游览有名的山岳。 3. 逝川:指流年如水。 4. 银台:指皇宫。 5. 石椁(guǒ):古代用石头做的棺材。 6. 花恨:指花儿凋谢。 7. 松悲:指松柏经冬仍不凋零,似因岁寒而感悲伤。 8. 梦迷元伯路:指梦中迷失了去元伯的路,元伯是张衡的字。 9. 驱马讵能前:即使骑马前行又怎能前进。 【赏析】 这是一首吊唁友人的诗
【注释】 台端:对对方的敬称。 劳简命:指皇帝任命。 周处:东晋时期名臣,曾三次杀人被判处死刑,后改过自新,为人们所称赞。 郑饥行尽给:指郑国大饥荒时,周处分食了百姓的全部粮食救济灾民。 梁狱:指梁武帝的监狱,因囚犯众多而得名。到应空:指囚犯到了该释放的日子,都获释出狱。 可是工诗者:意思是说只有那些善于写诗的人才能如此有才情,而一般官员却无此才能。 【赏析】
宝林寺访徐绍卿疾不遇客思因秋极,禅心独夜持。 乍来行药处,曾是散花时。空梵留支座,残经罢董帷。东林但闻鸟,日暮怅何之。 注释: -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皇甫汸的作品,诗题中的“宝林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而“徐绍卿”则是一位与诗中情景相呼应的人物。 - “客思因秋极”表达了诗人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受到深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往往会有更深的感慨和反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技巧及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对诗歌有整体感知,理解其意思,并结合着诗中标题的提示、注释和诗中词语的象征义等来分析。此题要求“赏析”,所以答题时注意结合全诗分析即可。 本题要求对诗歌进行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的思想情感的题目,注意抓住送别诗中的情感,从诗歌的标题入手,分析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作者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社会背景来分析情感。“当宁崇儒教
【注释】 燕:今北京。中郎省:指东汉初年,光武帝的叔父中山靖王刘胜任中郎将,他死后,他的子孙都住在洛阳,所以后人称中郎将的后代为中郎。七子场:唐代科举考试时,应考人要写七言律诗,所以称为七子场。青箱:古代书柜的美称。“青箱”在这里代指书籍。 【赏析】 此诗为作者寄送友人王一元美返京之作。王一元美是诗人的挚友,二人志同道合。此诗前四句写自己对朋友归乡的感怀
诗句释义: - 简释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静坐沉思中领悟佛教教义的心境。 - 斋关何日闭:斋戒期间,何时才能闭门修行?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渴望和向往。 - 燕坐罢春风:在春天的温暖阳光下,悠闲地坐着,享受着自然的美好。 - 五蕴方持戒:五蕴是佛教中的五种烦恼,即色、受、想、行、识,通过持戒来消除这些烦恼。 - 诸缘顿悟空:顿悟是指瞬间明了一切的道理,通过顿悟来理解世间万物的本质。
诗句释义 1 “闻君歌赴洛,暂此驻熊轩。”:听说你即将前往洛阳,暂时停留在这座熊轩。这里的“熊轩”指的是蔡中丞的官邸,表示你暂时在这个地方停留。 2. “昔羡年方少,今看位已尊。”:以前羡慕年轻的你,现在看到你已经地位尊贵。这里的“年方少”指的是你年轻的时候,而“位已尊”则是你现在的地位已经很高了。 3. “丛台连魏寝,戚邸半梁园。”:丛台和魏寝相连,戚邸的一半是梁园。这句话描述了你居住的地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一自开东观,经年滞北畿。 - 注释: 这是诗人对自己在北方的生活状态的表述。“东观”指的是古代藏书的地方,这里可能指代自己所在的学术或文化场所。“经年”表示经过很长时间。“北畿”指的是北方地区。 - 译文: 自从我开启在东观的工作以来,已经过去了很长的时间。 2. 再逢芳草合,两见朔鸿飞。 - 注释: “芳草”通常指的是春天的草地,而“朔鸿”则是指从北方来的鸿雁。 -
孙生读书道院兼示新诗因答 挟策青溪上,垂帷昼不开。 雨忘流麦去,霞记种桃来。 变幻云仙宅,荒凉伪主台。 兴公奋嘉藻,何异咏天台。 注释:拿着书卷登上青翠的溪岸,放下帷幕在白天不打开。忘记了雨中水流带走了小麦,却记得霞光照红了桃树。变幻成天上神仙居住的云彩仙府,却变得荒凉破败如同被丢弃的伪主王座。谢灵运奋发地写出了美好的诗文,这和《天台赋》中的描写有何不同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友人之邀而作的
诗句:一谢乘轩宠,栖田意颇同。 译文:我拥有两只鹤,突然失去其中一只,林伯寅得到它后,感慨之情溢于言表,赋诗一首表示感谢。 注释:乘轩宠:指受到皇家的宠爱。栖田意颇同:栖息在田间,心意相似。雄飞忽冲汉,孤响但悲风:雄鹰展翅高飞,忽然冲破云霄,发出孤寂的鸣叫声,却只带来悲伤的风声。玩目惭支遁,冥心托塞翁:看着眼前的景色,我惭愧地自比支遁(晋代高僧,隐居山林),心灵寄托在老庄思想中。非君仗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