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诗句释义】 独向青城访隐君,岩扉深杳路氤氲。 云山访隐图:诗人独自前往青城山寻找隐居的人,岩门深深,道路弥漫着氤氲之气。 山翁采药不知处,童子迎人犹闭门。 山翁采药不知处:山中的老者在山上采药却不知道在哪里。 童子迎人犹闭门:童子迎接人却不开门。 斜照入林松影乱,回风出涧水声分。 斜阳照射进树林里松树的影子变得混乱,回风吹过山谷中水声分散。 晚来再问经行地,指点春峰顶上云。
【注释】 竹溪书屋:指在山中建有竹林的书屋。竹溪:竹林中的溪流。万玉丛深一水流:形容竹林茂密,绿水清澈。万玉:指竹子。丛深:指竹林茂密的样子。一水:指小溪流水。凉气入帘湘帙润:竹叶的清香随风飘入帘子,使书籍更显得滋润。湘帙:指用湘竹制成的书箱或书架。绿阴当户石床幽:绿荫遮门,清凉宁静,石床幽雅安静。石床:指用石头做的床。潇湘:潇、湘二水合称潇湘,这里泛指湖南一带。偶乘淇澳诗人兴:偶尔乘着淇澳(淇
1. 第一句 【注释】乱山:形容山势险峻,杂乱无章。孤骑:指孤独地骑马。大江船:指在大江中行驶的船只。跋涉艰危二十年:指在困难和危险的环境中度过了二十年的时间。 【译文】乱山中独自骑马在大江上行驶,艰难困苦地渡过了二十年。 2. 第二句 【注释】凤麟:比喻有才能的人才。天下士:指遍布天下的人才。四方霖雨梦中贤:指在全国各地都能如梦似幻般地见到贤人。 【译文】一代有才有德的人遍布天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读懂全诗内容,然后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注释,理解每一句的意思,最后再分析诗句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乙卯三月再游胜果寺书事”,乙卯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月,诗人重游胜果寺时写下这首诗。“清霜落叶”句,描写诗人来到寺庙前的所见所感。诗人在寺庙外看到了一片萧瑟的景象:树叶已经凋落,寒霜已降,而那曾经繁华的寺院门前也显得冷落凄凉
这首诗是杜甫为牛文振题写的墨梅飞白竹二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风度长疑带雪看,凭谁留兴入轻纨。 风度长疑带雪看,意思是说,这竹子的风姿好像带着雪的清凉,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在雪地中生长的。凭谁留兴入轻纨,意思是说,有谁会欣赏这竹子的风姿,把它放在轻巧的绢帛中。 素鸾有影当窗见,清籁无声特地寒。 素鸾有影当窗见,意思是说,有一只白色的鸟儿停在窗前,它的倒影映在窗户上
【注释】 林谷:山野。无媒:没有媒介。草蔓缠:指被草木缠绕。 只依然:依然如故,依旧不变。 远道:遥远的道路或地方。人寄:有人送信。 空山:空旷的山。独夜眠:独自一个在夜晚睡觉。 月明:月光明亮。容野梦:容纳着野外的梦境。 吟肩:吟咏的肩膀。 别来:离别以来。风雨:风雨交加。摇落:飘零凋零。 幽闲:幽静闲适。往年:过去的年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牛文振题写墨梅飞白竹后所作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者在《送陈汝玉》一诗中,曾称赞陈汝玉“文行卓荦冠一时”,并说他是“名门旧族”。这首送别词中的主人公陈汝玉就是这位“六朝铁钺卫将军”的孙辈之孙。全词以送人而怀人,抒写了自己对远去的故人的深情厚意和无限惜别之情。 “四世簪缨见祖孙,六朝鈇钺卫将军。”这两句写送别的缘由。诗人把陈汝玉的先祖比做“四世簪缨”,说明陈氏家族世代为官,世代荣贵,世代显达。“六朝鈇钺卫将军”
黎沧洲邀饮灵隐小酌永福僧舍 灵鹫山高石窦空,冷泉亭外树茏葱。 注释: 1. 灵鹫山高石窦空:灵鹫山高峻,石缝中空旷。 2. 冷泉亭外树茏葱:冷泉亭外的大树郁郁葱葱。 译文: 灵鹫山高大而陡峭,石缝中空旷;在冷泉亭外,大树郁郁葱葱。 赏析: 此诗描绘了灵鹫山的壮丽景色和宁静的氛围。首句“灵鹫山高石窦空”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灵鹫山的高耸和岩石间的空旷,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诗句释义 1. 客窗孤榻坐新凉,展卷超然古意长。 - “客窗孤榻”:指的是诗人自己处于一个孤独的、客人的房间中,这通常象征着诗人的心境或环境是寂寞和清冷的。 - “展卷超然”:意味着打开书卷时的心情是超然的,即不受外界干扰,专注于书中内容。 - “古意长”:表示这种超然的阅读状态能够让人回忆起久远的传统和文化,从而产生一种深远的文化感悟。 2. 韩魏从来重师鲁,苏公早已识元章。 -
这首诗是杜甫的《野老》诗。 首句“杜陵野老身如寄”,描述了诗人自己如同寄居他乡的人,生活艰辛,地位卑微。 第二句“家住千山独掩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他独自居住在远离尘嚣的高山之中,闭门不出,过着隐居的生活。 第三句“万事浮沉遗構在,百年离合旧邻非。”诗人感慨世事变迁、人事更迭,自己的居所虽然依旧存在,但是曾经的朋友和邻里已经物是人非,难以辨认。 第四句“乱山风雨催吟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