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红梅似杏色尚浅,比桃香自浓。 能存旧时节,莫问旧时容。 注释: 1. 红梅:一种梅花品种,以其艳丽的红色花朵和独特的香味而著称。 2. 似杏色尚浅:形容红梅的颜色与杏花相比略显浅淡。 3. 比桃香自浓:比喻红梅的香气与桃花相比更加浓郁。 4. 能存旧时节:指在时间的流逝中,红梅依然能够保留其原有的美丽。 5. 莫问旧时容:不要过于关注过去的样子,因为时间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 赏析:
【注释】 自是:本来就是。飞飏:飞翔,指鹰的飞行能力。论:讨论,衡量。秋风:秋天的风。起双翮:使翅膀扇动起来。渭川翁:渭水边的老头,这里指隐居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鹰诗。鹰,是一种猛禽。它的翅膀宽大、强健,足爪锐利,善在空中盘旋飞翔和俯冲捕杀,所以有“鹰击长空”的说法。此诗以咏鹰为题,实则借咏鹰来抒写胸中之志,诗人自诩为有高远的抱负和不凡的才干,不屑与庸庸碌碌之辈为伍
注释: 咏马:赞美马。 大宛归来后,天闲意气雄。 大宛是古国名,在今新疆境内,出产良马。诗人曾于天宝初年出使西域,大宛就是其中一站。归来时带回了良马。这里用“天闲”二字来形容马,意思是这匹骏马神采飞扬,神态悠闲。 太平多贡锡,不数贰师功。 太平是盛世的意思。诗人在诗中以“锡”代指战马,因为战马在战争中能立下赫赫战功。而“贰师”是指西汉时期的李广利将军,他曾率领大军出征匈奴
【注释】 兀坐:孤独地坐着。青灯:青布裹着的油灯,泛指油灯。寒雨:寒冷的雨水。风送隔墙声:风吹过隔壁的声音传到耳边。并入芭蕉里:芭蕉叶宽大,风吹来时发出沙沙响声,就像把隔壁的声音一并带入了芭蕉树中。 【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者在写自己孤坐读书时的心境。诗中“兀坐”“青灯”写出了诗人孤独苦读的情景,而“寒雨”“隔墙声”则描绘出凄冷的夜晚,风雨交加,寂静无声的环境,使诗人更加孤寂、苦闷
【注释】 百舌:一种鸟类,形似燕子而小。 斑鸠:即布谷鸟。 晚蚕:指养蚕人。 大麦:指小麦。 何事:为何。 何事林中鸟,钩辀唤雨忙:为什么是林中的鸟儿,在叫唤着要下雨呢? 【赏析】 “斑鸠百舌二鸟”一诗,诗人通过描写百舌和斑鸠两种鸟,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切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这首诗以百舌和斑鸠为题材,描绘了晚蚕初出火、大麦小登场的情景,表现了农民忙碌的生活。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怀与理解
【注释】 独意:独自一人的意境。 天远青山小,林幽碧树深:形容景色清幽,使人产生孤寂之感。 清风与明月,相对即知音:清风和明月都是自然景物,相互欣赏对方的美,就如同知心朋友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自然风景画。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礼
诗句:碧树含秋色,飞泉急晚声 译文: 树叶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翠绿,泉水在傍晚时分发出清脆的声响。 注释: - 碧树含秋色:形容树木在秋天呈现出的绿色。 - 飞泉急晚声:描述山间泉水流过的声音。 - 领得:这里指领受、领悟的意思。 - 野人情:指的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景色,以“碧树含秋色”开篇,勾勒出深秋时节树林的颜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答此类试题,要注重平时积累,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首句“晚步”,是说作者在傍晚时候的行走。“江山”代指祖国。“家”,这里比喻祖国。第二句“风月似无主”,是说大自然中的风和月好像没有主宰一样,自由自在。第三句“缓步立斜阳”,“缓步”是慢慢地行走的意思。“斜阳”代指日落时分。“微言共心语”,微言即微言大义,是指一些深刻的道理或者精辟的言论
画梧石题寄王君载 萧萧萝薜风,淅淅梧桐雨。 应有背岩人,推篷坐无语。 注释:萧萧的萝薜风吹过,淅淅的梧桐雨声滴落。 应该有背山靠岩隐居的人,推开船篷坐着默默无语。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江上舟行时,因见秋景而作。首句“萧萧”点明时节。次句“淅淅”,描写雨声。三、四两句写自己所见所感:看到有隐士乘船而来,便推开船蓬,静静地坐着,不作一声。全诗意境清幽,含蓄隽永,富有情趣
注释: 斑鸠百舌二鸟 其二 花重树阴深,鸣声不避莺。 如今成老迈,忘记往日音。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回忆自己年轻时与百舌鸟的往事。诗中以斑鸠和百舌鸟为意象,通过描写它们在花丛中欢快地鸣叫的场景,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年华易逝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