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越
注释: 枕上:在枕头上。卒(Cù)成口号:突然写成了口号。 交游:指与朋友交往。四海:天下,这里指四面八方。信犹悭(qiān):书信还很少。悭,吝啬、不足。 今日方知获上难:意思是说今天才知道获得高位是多么的困难。上,指高官。 带月披星:形容连夜奔波。曾自量:曾经自己估量。 道方时险故应还:因为形势严峻,所以应当返回。道方,形势正当,形势严峻。 八重:指皇帝的宫殿。到(dào)到:来到。终伤臂
石榴初发(节选) -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石榴初发》。诗中描绘了石榴初发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 赏析:诗的前两句“奚童浇灌海榴花,抱瓮工夫独未涯。”通过描写奚童浇灌海榴花的过程,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海榴花开得繁茂,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第三句“春浅化生愁雨泽,冬来摧折尚槎牙。”则表达了春天的短暂和冬天的严酷。虽然春天的雨水滋润着大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九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有花有酒惟须月 : - 注释:即使有花、有酒,也唯有月亮相伴最为合适。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夜晚景象,强调只有在月光下,才能享受到真正的闲情逸致。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2. 无褐无衣幸过冬 : - 注释:没有粗布衣物,也能忍受严寒,度过了冬天。 -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霏霏寒雨飒春声,岂谓三农候暖耕? - 霏霏寒雨: 描述春天夜晚的细雨如霏,轻柔而寒冷。 - 飒春声: 形容雨打在物体上的声音清脆响亮。 - 岂谓三农: “三农”指的是古代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于农民们春天时节仍辛勤耕作的感慨。 2. 菲薄无能归旧业,髦猊何限寄新城: - 菲薄: 这里指力量薄弱
《和涧松汤外史》是一首由明代诗人区越创作的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 诗句原文: 水边篱落有幽期,杖舄龙钟更恐迟。 名酒且留花下酌,好诗须待月来时。 坐谈不觉三秋过,行乐争教一日违。 三弄桓伊江上笛,暗香疏影落金卮。 - 译文注释: 1. 水边篱落有幽期:水边的篱笆旁边,我期待着一段宁静的时光。 2. 杖舄龙钟更恐迟:拄着手杖,步履蹒跚,担心会错过美好的时光。 3. 名酒且留花下酌
和艮所王司训 弦诵风闻大雅音,冷香寻逐路偏深。 一枝未洗孤山雪,万片应奢栗里金。 野槿媚风无俗态,山葵向日有芳心。 红林绿髻专相待,暂与冰霜肯见侵。 注释: 和:和诗、唱和。 艮所: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 王司训:指王士性。王士性字元美,号念堂,明中期诗人、散文家、画家。 弦诵:本指琴瑟等乐器的合奏,后泛指音乐。 风传(chuán):风声,比喻声誉。 雅音:美好的音乐。 冷香:清冷的香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描述了张井泉出生时的盛大庆典。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玉斝絪缊秋露白,彩毫挥洒墨花寒。 - “玉斝”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酒器,形状像玉一样透明。“絪缊”形容秋日的露水清澈明亮。“彩毫”指笔尖沾满墨水。“挥洒”意为挥动或泼洒。“墨花寒”形容墨迹在纸上显得寒冷。 2. 东君降席西宾上。 - “东君”通常指春天,因为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复苏。“降席”意味着贵宾来到宴会上
【注释】 卒:终。白首:指晚年。善养:善于修养。辽阳:今辽宁省辽阳市。商:指商朝,即殷。庸:平庸。五开颜:五开面,指五张脸。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说诗人与曾大尹虽然天各一方,但心却相通,因为他们都是江湖中人,又都曾为官,所以彼此关系密切;颔联是说他们虽然都归隐了,但都像范蠡那样善于养晦,隐居得当;颈联写自己和曾大尹都有避世的打算,但又没有像陶渊明那样有“三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可逃
【注释】: 诞日柬同社过酌:在生日这一天,我邀请同社的人来聚会喝酒。柬,通“邀”,招请;过,宴请。 盥栉朝来寒渐深:早晨起来,发现盥洗用具都结了厚厚的冰。盥栉,指洗手洗脸;梳头。 紫霞:紫色的晚霞。 紫霞杯小量情斟:用小杯子盛了一点酒,斟满酒杯后倒进嘴里,品尝品味。 也知北郭人稀到:知道因为天冷,北郊的居民稀少。 探南枝:探望南方的枝条。 长揖(yī)诞辰陪贺客:行大礼迎接朋友的生日,表示祝贺
和艮所王司训 收拾秋光入画阑,重阳笑我漫游观。 如何此日临轩赋,不共山人带醉看。 秋色萧疏欺老鬓,花神特达爱儒冠。 落英久会通仙圣,亦恐灵均未解餐。 注释: - 收拾秋光入画阑:指诗人用秋天的景色来装饰自己的书房,使其充满生机。 - 重阳笑我漫游观:在重阳节这一天,诗人带着欣赏秋景的心情去游历。 - 此日临轩赋:在这一天,诗人登上楼阁,赋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 不共山人带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