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道
【注释】 磷磷:水清见底的样子。湍濑:急流的水潭。蛇行:像蛇一样曲折蜿蜒而行。短筏:小船。蛮语:指岭南少数民族的语言。山翁:指隐士、隐者。 【译文】 清澈的河水中夹杂着风雪,小舟在乱石中弯曲前行。今晚我该向谁借宿呢?只好笑问那隐居的山人。 【赏析】 这是一首记行诗,写诗人于甲寅腊月十日从石龙(今广东石龙镇)出发,赴会城(广州)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写得简洁流畅,清新自然
【注释】 甲寅:宋孝宗淳熙七年。石龙:今广东东莞市。会城:广州。茅屋:茅草盖的小屋。参差:高低不平的样子。竹树:竹林和树木。 【赏析】 这首七绝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水乡行旅图,诗人在这幅画中,用寥寥几笔就表现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舟顺流而下,船出城郊,进入水乡。“水天空阔”是说眼前江面十分宽广,“两山齐”是说两岸山峦重迭,一望无边,写出了江面的开阔以及山势的连绵
【解析】 1.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的五言律诗。 2. “直上”的意思是“笔直向上”,形容山势高峻陡峭;“龙威”指山峰,万石梯即万级台阶,形容山势陡峻;“翠萝”指葱茏的藤蔓植物,这里用来描绘山景;“须臾”的意思是“片刻”;“沙鸥”指水边的大雁等鸟类。 3. 本诗译文:笔直地向山顶登攀,万丈高的山峦像一条巨龙。浓绿的枝叶遮住了太阳,白云低垂。一会儿又变成沙鸥相伴,乘着筏子吟咏诗歌,从山下浅溪流过
注释: 1. 中天晴日敛山霏 - 描述的是天气晴朗,阳光普照的景象。 2. 犹有高林露滴衣 - 尽管是晴天,但树林里依然有露水,水滴在树叶上,然后滴落下来,打湿了衣服。 3. 欲就石崖题岁月 - 想要在石头的悬崖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或名字。 4. 湍流催筏去如飞 - 湍急的水流使得筏子行驶得非常快,好像飞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从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的情景
【注释】 出水云山几百重:指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出水:从水中涌出。云山:云雾环绕的山。几百重:形容山峰叠嶂,层层相叠。 回流犹是学蟠龙:指江水回旋如蛟龙盘旋。 绿溪:清溪。贳酒:买酒喝。村舍:乡村房屋。 终日娱人只老松:指只有那棵老松树在整天地给人娱乐。娱人:使人快乐。只:只有。老松:苍劲挺拔的松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自石龙赴广州会城的途中所见景色和所感之情。首句“出水云山几百重”
【注释】 甲寅:农历十二月的第十天,即阳历12月10日。石龙:地名,今属广西容县。容州:古郡名,今广西容县。 可人:值得怜爱的女子。见:同“现”,出现。玉:比喻女子肌肤洁白柔嫩。娟娟:形容美好的样子。神仙窟:仙人居住的洞府。幽探:暗中探寻。小洞天:指道教传说中的神仙居所。 【赏析】 《岭南杂记》卷五云:“唐宋时广东诸州皆有道观,如广州之真君观、罗浮宫,韶州之紫云观,端州之清远观。其外城又有开元观
【注释】 廿里徒行万里遥:二十里有一段路,万里指距离远。 难于孤艇逆春潮:在小船中逆潮而上困难重重。 自从羸马归官后:自从那匹马瘦弱不堪,被官府收去养着之后。 便合还山作老樵:便应当回到山中去,做一位年高力衰的老樵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石龙赴广州途中所作的记事小诗。首联写自己从石龙到广州的旅途之远、路程之长;颔联写自己因失去一匹良驹而感到苦闷;颈联则表明自己从此要归隐山林、做一个老樵夫了
雪纸乱山春蔼蔼,冰弦流水夜溅溅。 胡床燕坐沈烟起,写入天台骨也仙。 我将逐一解读这首诗的每句诗句: 1. 雪纸乱山春蔼蔼:描述春天时,大雪覆盖的山林显得格外宁静和美丽。这里的“雪纸”指的是厚厚的积雪像纸张一样覆盖在山上,而“乱山”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连绵起伏和错综复杂。春天的来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整个山林都沐浴在春天的气息中,显得格外清新宜人。 2. 冰弦流水夜溅溅:夜晚
甲寅腊月十日自石龙赴广州会城途中纪行 译文 龙母山前曙色微,故人相别思依依。五羊仙子知何处,一片征帆带雨飞。 注释 1. 龙母山:位于广州市东北,是当地的著名景点,传说与海神的传说有关。 2. 曙色微:描述天边刚刚泛起的晨光,带有一丝温暖和宁静的气息。 3. 故人相别:表示作者在旅途中与老朋友告别的情景,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念和不舍。 4. 五羊仙子:五羊城的象征,据说是五位仙人化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甲寅是宋神宗熙宁七年,时作者年24岁。石龙,今广东东莞县南,属东莞县境。广州,今广州市。会城,即广州城。 (1)“两山不见临溪屋”意思是说:两座青山看不见,溪头有屋,但已经无人居住了。 “长日还无唤渡人”意思是说:漫长的日子还没有一个船夫来招呼渡河。 (2)“逆水孤舟行数日”意思是说:逆着水流,一只空舟漂泊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