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所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翻译: 游石桥寺 陶令寻山胜境开,偶陪清赏忆天台。 秋云尽放诸峰出,野水时闻独鸟来。 岩畔坐宜窥蟋蟀,树边行亦避莓苔。 斜阳石上题诗去,更向松阴绕一回。 注释与赏析: 1. 陶令寻山胜境开,偶陪清赏忆天台。 - 陶令:指陶渊明,一位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他的诗句常常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寻山胜境:寻找山中的胜地或美景。 - 开:展开
【注释】 1. 寒气萧萧:指天气寒冷,草木凋零。瘦骨惊:形容因冷而感到骨头都变得脆弱了。 2. 自知分得四愁平:知道自己被分配了“四愁”,即“穷愁、长愁、病愁、老愁”。 3. 秋堂:泛指秋天的庭院。莓苔色:指苔藓斑驳的颜色。 4. 池阁梦回芦苇声:梦中回到了池塘边的阁楼,听到芦苇发出的声音。 5. 幽滴冷痕连树影:深夜的雨滴打在树上,留下的痕迹与树影相连。 6. 暗驱浮气入诗情
【注释】 1.秋夕旅馆:秋夜在旅馆中。言事:谈心事。 2.万里身:指远行的游子。 3.离肠(liú chán):离别之肠,比喻思念之情。 4.九回频:形容多次重复。 5.梧桐:古时用为官名,这里代指官吏。 6.蟋蟀:古代诗文中常用蟋蟀声来象征悲凉的秋天。 7.梦将衣共短:梦中梦见自己穿着短衣。 8.卷中诗与发同新:指诗篇与头发一起更新。 9.江边但厌携琴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思想情感及语言表达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的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倚云生处绝尘埃”,意思是说在云雾缭绕的山中,人可以与世隔绝,远离了尘嚣。 “见说嵩高客寄来”,意思是说我听说嵩山上的高士将拄杖寄给了你。 “扶醉未闻和屐到”,意思是说我醉酒后还没有听到你拿着竹屐过来。 “伴吟曾是探山回”
【注释】 萧山: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李宰:即李流芳,字长蘅,号南园主。明代画家,擅山水,兼工人物、花鸟、竹石。 北亭:在萧山城北,是观赏风景的胜地。 扫洒:打扫庭院。属意劳:指主人殷勤招待。 绕池生藓不生蒿(hāo):绕着池塘生长的是青苔(藓),而不是野草。 敲花雨过琴弦润:春雨过后,敲窗而入的是花香,所以琴弦也湿润了。 吹竹风来鹤语高(hé):风吹竹林中传来的是清脆的声音,好像有仙鹤的叫声。
【诗句释义】 1. 宿成秀才水阁:在水边建了一座书房。宿成秀才即指张成,字子固。 2. 卷箔无应永夜虚:把竹帘放下,任凭月光洒进室内,没有回应那长夜的寂寞。 3. 凭栏还似钓鱼师:站在栏杆上,像钓鱼人那样悠然自得。 4. 床头雨细飘芦苇:床上的雨声细细地飘着,好像芦苇被吹动了一般。 5. 池上灯寒照鹭鸶:池中的灯光寒冷地照着白鹭,仿佛它们也感受到了寒意。 6. 孤枕听泉随断梦
秋日江亭 远岸鸣蝉未拟休,蝉边风叶动飕飗。 平沙露白聊宜鹤,孤岛分青独映秋。 野色半侵凉气湿,水光低引夕阳流。 题诗尽日无人伴,空忆潇湘有钓舟。 注释: 1. 远岸鸣蝉未拟休:远处的岸边,知了还在不停地鸣叫,好像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2. 蝉边风叶动飕飗:风吹过知了声声鸣叫的地方,树叶随风轻轻摇曳发出飕飕的声音。 3. 平沙露白聊宜鹤:平坦的沙滩上露了出来一片片白色的沙地
秋夜舟中作 酒醒身计正悠悠,泽国如萍信水流。 独夜听鸿深浦宿,坏篷连雨一灯秋。 年来自觉新诗澹,江上谁怜旧业优。 肠断山家数声笛,不知孤客在孤舟。 注释: 1. 秋夜舟中作:秋天的夜晚,乘船旅行。 2. 酒醒:醒来时已到深夜。 3. 身计:生计。 4. 泽国:指水乡。 5. 信水流:像水流一样自然地流动。 6. 独夜听鸿:孤独的夜晚,听到大雁的叫声。 7. 深浦宿:在深深的河流里过夜。 8.
早秋言事 《早秋言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此诗首联写景,次联写情,末联写人。全诗以“言”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时世的不满与忧虑之情。 译文: 苔藓绿染了衡门的台阶,有钱的人多了起来,但秋风渐起,风月凄清。蟋蟀声突然从斜阳之外传来,山色初来,落叶满地。偶尔扫叶窥看菊花,卷帘写下捣衣的篇章。故人南北分居,新添白须,昨夜高怀,听到雨滴打在树蝉上的声音。 注释: 1. 苔:青苔。 2. 衡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日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情感。 逐句释义: 1. 暮蝉频响胜闻歌,白石床清藓色和。 2. 径冷独留寒菊在,树疏分得夕阳多。 3. 沙泉月澹曾栖雁,篱落烟微半著莎。 4. 谁问寂寥诗景趣,竹扉时有野僧过。 译文: 1. 晚蝉的鸣叫声比歌声还要悦耳,白石床上苔藓的翠绿与秋天的萧瑟相映成趣。 2. 小路旁的菊花独自开放,树枝稀疏地点缀着夕阳的余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