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湖上清霜净柳条,南天九月气萧萧。 岁寒兰芷将无变,日暮豺狼迥自骄。 三辅尚淹王景略,北庭终数霍嫖姚。 风烟着处堪疏阔,白水青山每见招。 【注释】 湖上:指汉文帝时丞相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在长安城东南的渭水上筑有“长杨宫”,称长杨湖。这里泛指湖泊。 清霜:秋霜。 净:一作“明”。 南天:指南方的天空或南方地区。 九月:指秋季,农历九月。 气萧萧: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声音。 岁寒:一年将尽的时候。
注释: 答近夫思道:答谢你思念我。答:感谢,答谢。近夫:你,你的人名或代词。思道:思念我。 忆昔三吴共临眺,上山不用杖藜扶。 回忆过去我们共同在江南地区游玩的时候,一起登上高山眺望。那时我们不用拄着拐杖。 三吴:指的是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等地。 临眺:站在高处远望。 上山:登山。 不用杖藜扶:拄着拐杖。 杖藜:指拐杖。 译文: 回忆起我们一起在江南地区游玩的时候,一起登上高山眺望的情景
岁暮入江郎山访周山人江郎山,位于今江西南昌市东北,三峰耸立,状如屏风。诗人在岁末时节,来到此地拜访隐居的周山人。 江郎三峰开画屏,上有朗朗处士星。 江郎山上的三座山峰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屏,其中最显眼的就是那位名叫朗朗的隐士。 修渊将到壶丘子,愤世却续南华经。 诗人即将到达壶丘先生隐居的地方,但他对世俗的纷扰感到愤怒,决心继续撰写《庄子》这部道家经典。 松间相信鹤一只,洞口长生芝数茎。
得思道书 伏枕忽传车马使,揽衣迎问已沾巾。 开缄萧飒见汝面,回首苍茫任此身。 司马著书长抱病,黔娄为道不辞贫。 沧江冷落梅花晚,独抱遗芳向远人。 注释: 1. 伏枕忽传车马使:我伏在床上忽然听说有使者来传信。 2. 揽衣迎问已沾巾:连忙披衣出门迎接使者,眼泪已经沾湿了衣襟。 3. 开缄萧飒见汝面:打开书信,仿佛看到你(思道)的脸。 4. 回首苍茫任此身:回过神来,望着远方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1. 强邻牧马下阴山:强大的邻国在山下放牧马匹,这描绘了边境的紧张局势。 2. 西塞诸军永不还:从西边要塞撤退的军队不再返回,意味着战争的持续和士兵的牺牲。 3. 万里角声悲岁暮:从远处传来的角声在哀悼岁月的尽头,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4. 三边烽火直函关:边疆的烽火连绵不断,直达函关,强调了战事的激烈。 5. 浸淫已入襟㗋里:战火已经蔓延到我的衣襟里
秋兴七首 其六 黄河南岸的消息微,甘肃宁夏边地人非。 清秋古戍军需阙,白日西山饷道违。 警急大庭修马政,承平禆将玩兵机。 愿将干羽收金革,莫令渔樵著铁衣。 注释: 1. 黄河南岸的消息微:黄河在河南的西岸,消息是指情报或消息,微指稀少、很少。 2. 甘肃宁夏边地人非:甘肃和宁夏是位于中国西北部的边疆地区,这里的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所以用“人非”来形容。 3. 清秋古戍军需阙:清秋指的是秋天
秋兴七首其三 这首诗是杜甫在乾元二年(759)秋作的,当时诗人流落夔州。这一年秋天,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却远未平复。诗人从战争创伤中看到百姓的痛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①镇兵:指安史叛军被平定后留在四川一带的唐军。 ②楚蜀:指唐代西南边陲之地,即今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四川一带。 ③哀初散:形容寡妇们刚刚摆脱丧夫的痛苦。 ④万国:指全国各地。笳:古代管乐器
岁晚长途未息机,羡君巾舄已南归。 断鸿江海看仍远,短鬓风尘觉渐稀。 肺病竟须金鼎药,时难真想芰荷衣。 木兰陂水深鲂鲤,欲傍云翁旧钓矶。 此诗是明代郑善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友人陈国英侍御还莆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身的感慨与忧虑。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岁晚长途未息机,羡君巾舄已南归。 释义:岁月已晚,长途尚未停歇,羡慕你已南归。 - 关键词:岁晚、长途、南归 - 注释
岁晏答王时行 越王台下草堂阴,万寿桥东流水心。 天畔风云新岁晏,霜前梅柳故园深。 黄巾乱后只茅屋,白社归来无橘林。 摇落最怜王水部,近时生理戴朝簪。 【注释】 1. 岁晏:年终。 2. 王时行:指王禹偁,字元之,号摩诘居士,北宋诗人。 3. "越王台":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北,为五代时期吴王孙皓所建。 4. 草堂:指王禹偁的读书处。 5. 万寿桥:位于东京汴梁城内
【注释】: 钓台南畔万家墩,昔日豪华天下闻。 石首槎头争水陆,绮衣朱袖照乾坤。 年荒礼乐今何有,日短粗豪空复存。 破帽萧萧江海客,侧身玩世欲忘言。 译文: 钓台南边是万家墩,曾经的豪华天下闻名。 石头上船尾争斗水路,华丽的衣服照耀天地。 如今饥荒礼仪已经没有,阳光短暂粗犷的人消失。 破旧的帽子像江海一样漂泊,斜着头生活不想说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感慨人生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