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诗句:黄衫白马簇金台,逐客飘飘去不回。 译文:穿着华丽服饰的官员们簇拥着华丽的金台,他们像飘忽不定的云烟一样,一去不复返。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的《逐客二首送刘伯儒侍御·其一》。诗的开头“黄衫白马簇金台,逐客飘飘去不回。”描绘了一幅豪华的场景,官员们身着华丽的黄衫和白马,簇拥在金光闪闪的金台上,仿佛是高贵的象征。然而,他们的离去却是那么的迅速,像是一阵风一样,让人无法捉摸。
君今执法白门西,余亦将随倦鸟栖。 黄箨为冠芰为服,几时停棹武夷溪。 注释: 君现在正在执法(担任公职),在白门西(地名)办公;我也要像疲惫的鸟儿一样,随着时间而栖息。用黄竹箨做帽子,荷叶作为衣裳,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忙碌,停靠在美丽的武夷溪边休息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林茂贞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仕途的期待以及对彼此友情的眷恋。首句“君今执法白门西”
《新制白氎巾赠昆崙山人二首·其二》是明朝诗人郑善夫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 原文: 万里黄河天汉通,昆仑遥带碧琳宫。青牛已度流沙去,述作虚传河上公。 - 译文: 黄河之水滔滔万古,直连天际与银河。昆仑山上碧玉宫阙,遥相辉映如画卷。青牛渡过流沙之域,传说中河上公的功绩,却无人能证明其真假。 - 注释: 1. 黄河:古代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 2. 天汉:指银河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送林茂贞大理二首其二,然后是答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解读诗句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第二步,分析诗中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步,赏析诗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第四步,简明扼要地对全诗进行赏析。 武夷溪上水溅溅,东入沧溟天汉连。万里裹粮从汝去,乘槎直到女牛边:武夷溪的水溅溅流来,向东流入沧海
【注释】:细葛:指细而白的葛布。武陵:古地名,在今湖南西部。把(pán)赠:赠送。 【赏析】:此诗写新制白巾赠人,是诗人的一片真情。“细葛新裁白氎巾”,点明送物者的用心与对方的身份。白巾为白色,象征高洁、忠贞和清雅的品性。“风尘”两句用典,以武陵渔樵相携为喻,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五色瑶花,比喻所赠白巾质地精良,色彩鲜艳,光彩夺目,可与珍禽异卉相媲美。 首句“细葛新裁白氎巾”是说
注释:山人,指隐士。税鹤停鸾去不分,意思是说山人停下了征税的差役,让鸾凤停留在自己的身边,不去分离。玉箫瑶瑟散春云,意思是说山人用玉箫瑶瑟吹散了春天的云彩,使万物复苏。日暮天花吹建水,意思是说太阳落山后,天空中的花朵飘落下来,落在建水河上,仿佛是天上的花落到地上的水里一样。曾孙重拜武夷君,意思是说曾孙(即朱熹)重新拜见了武夷君(即陆游)。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林中隐居的生活
注释:山后战火连天,震动了朔州;皇帝挥剑来到战场。二月凯旋归来,士兵骑马唱凯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燕京(今北京)边塞战争的景象。首句“山后干戈震朔州”,写出了边关紧张、战事频繁的局面。次句“君王按剑到边头”,写出了皇帝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情景。第三句“二月凯歌班士马,天闲遗却万骅骝”。这句诗写出了战争的胜利,士兵们唱着胜利的凯歌,将军们骑着骏马凯旋而归,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和美好
注释:穿着红色衣服和紫色盔甲的人进入皇宫,用羯鼓铙歌来演奏,然后散去御花。边塞的士兵们都骑着天厩马,燕姬们翻着眼泪,哭泣在五云车旁。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唐代盛世繁华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唐朝的强盛和繁荣。诗中通过对比的方式,将皇宫的奢华与边疆的艰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唐朝的强大和繁荣。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边疆将士们的同情和敬意,他们的忠诚和勇敢值得我们铭记
``` 文园尚忆马相如,锦水风云逐驷车。 若道君王慕封禅,西京元有茂陵书。 【注释】 文园: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别称。司马相如,字长卿,又称“子云”,因曾任文园令而得名。这里指司马相如。马相如:指南朝梁代文人、诗人江淹。江淹(442年—505年),字文通,广陵郡吴县(今江苏扬州)人,祖籍兰陵(今山东临沂)。南朝齐文学家,宋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侍中,随王参军,太子家令,永明九年卒
【注释】: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朱厚照亲征安南。 君王按剑东南征,锦障黄旗出凤城。 君王,指朱厚照;按剑,表示皇帝亲自出征;东南征,指出兵到安南;锦障,指装饰有锦绣的营帐;黄旗,指军旗;凤城,指京城北京;矫矫六飞熊虎士,矫矫,威武的样子;六飞,指皇帝的仪仗队;熊虎士,指勇猛善战的士兵;中原万里倚戈行,中原,指中国;依戈,依靠兵器;行,行走。 译文: 皇帝亲自出征,在凤城的装饰着锦绣的营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