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按剑东南征,锦障黄旗出凤城。
矫矫六飞熊虎士,中原万里倚戈行。
【注释】: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朱厚照亲征安南。
君王按剑东南征,锦障黄旗出凤城。
君王,指朱厚照;按剑,表示皇帝亲自出征;东南征,指出兵到安南;锦障,指装饰有锦绣的营帐;黄旗,指军旗;凤城,指京城北京;矫矫六飞熊虎士,矫矫,威武的样子;六飞,指皇帝的仪仗队;熊虎士,指勇猛善战的士兵;中原万里倚戈行,中原,指中国;依戈,依靠兵器;行,行走。
译文:
皇帝亲自出征,在凤城的装饰着锦绣的营帐中,挥舞着宝剑。
仪仗队的士兵们,像熊、虎一样威武,驰骋在中原的万里大地上,依靠兵器行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随驾亲征时写的一首纪实诗。首联“君王按剑东南征”交代了此次出征的原因和对象——东南方向的安南,这是当时明王朝的一个边患问题。第二句“锦障黄旗出凤城”,描写了皇帝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出征的情景。“锦障”指的是装饰着锦绣的军营,这里暗喻朝廷的富足和繁华;“黄旗”则表明皇帝亲临指挥,显示出朝廷的尊严和权威。第三联“矫矫六飞熊虎士”描绘了皇帝仪仗队威武雄壮的景象,“矫矫”形容士兵威武雄壮,如鹰击长空一般矫健有力;“六飞”指皇帝的仪仗队,“熊虎士”则比喻士兵们勇猛善战,如同猛兽一般强悍无畏。第四联“中原万里倚戈行”进一步表达了皇帝出征的豪迈气概,“中原”指的是当时的中国大地,“万里”则意味着距离遥远,但凭借兵器的力量,士兵们可以征服远方的敌人。全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示了皇帝出征时的威武形象和豪迈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