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渺渺蹑飞尘,清路人传天子真。
宰相无须保车驾,至尊雄武动如神。
【注释】
正德十四年四首 其四:
桑黄(一种草药):黄色。
渺渺(渺,远貌;渺渺,形容遥远的样子):远远。
蹑(jiē):践踏,踩踏。
清路(qīng lù)人:即“清道人”,指朝廷中为皇帝开路的人。
天子真:天子的真气。
宰相:这里泛指大臣或高官。
保车驾:护卫皇帝的车驾。
至尊:至高的,尊贵的,这里指皇帝。
雄武:英勇强悍。
动如神:行动起来有如神明般威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明武宗南巡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武宗南巡的强烈不满,以及自己对朝廷忠诚的态度。
一、二句写武宗南巡。”桑黄渺渺蹑飞尘,清路人传天子真”,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桑黄这种草木的颜色远远看去就像被踩踏的痕迹,而那些追随天子的人却传播着天子的真气。这里的“飘忽不定”形容了武宗南巡时的景象。而“清路人传天子真”则表明,尽管武宗南巡,但人们仍然坚信天子的真气存在。
三、四句则是诗人的自我表白。”宰相无须保车驾,至尊雄武动如神”,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宰相们并不需要保护皇帝,皇帝的威武和雄壮就如同神一般。这里的“无需”表达了诗人对武宗南巡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描绘武宗南巡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武宗南巡的不满以及对朝廷忠诚的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即使皇帝南巡,但人们的信仰和忠诚依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