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在古代诗歌中,“逐客二首送刘伯儒侍御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1. 逐客二首送刘伯儒侍御 其二:郑善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刘伯儒侍御即将离京返朝的依依不舍之情。 2. 尉陀城外泛云槎:描述了诗人站在尉陀城郊外,乘着云船(云槎)远眺的场景。这里的“尉陀城”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赤城怀太白山人 - 赤城:古代传说中的一座城池,常被用作隐士的居所。在这里,它象征着隐世之地或隐居生活。 - 怀:思念、怀念。 - 太白山人: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这里可能是对李白的怀念,或是以李白自喻。 2. 天台岁月轻刘阮 - 天台:古地名,此处可能指代某个隐逸之地或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刘阮:即刘晨和阮肇,传说中的两位神仙,曾入山采药遇仙,后归家已过十年
译文:南征的第二首诗,西边是贼人的壕沟,每年都有楚越人在战场上挥泪哭泣。天戈所指之处,欃枪便会落下,到明年再看你们这些人能否破敌。 注释: 1. 南征:指诗人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避安史之乱而离开长安,经江西、湖南至衡阳时所作。 2. 二首:这是第一首。 3. 赣水:即赣江。在今江西北部。 4. 西:方位词,这里指南方。 5. 贼壕:盗贼所筑的营垒。 6. 年年:每年。 7. 楚越:古国名
【注释】 棹歌:船夫的歌声。青螺(lóu):形容水边山色如螺黛,此处指代江边。游子吟:诗人以游子自比。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高台以招贤士,这里指代君王求贤之意。美人驾:即美人相伴之意。 【赏析】 此诗为《棹歌四首》之第四首。“青螺”二句写景。青螺江口,是诗人游踪所至,也是思妇所在之地。“黄金台”,喻君国。“秋水深”,言君国遥远难归。这两句写游子与佳人离别之情深长
注释: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县西北,为浙东道教名山之一。诗人以天姥比自己,自喻为山中人。 阴:指天姥深隐之处。 忆余:我怀念你。 登天姥岑:登上天姥山巅。岑,山之小而高者。 云楼雪磴:即“云梯”,指云雾缭绕的山路;“雪磴”指冰雪覆盖的山路。 参差:长短不齐貌。 桃源: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桃花源记》中记载:晋太元中,武陵渔父(一名陶潜)捕鱼,见一人沿溪行,寻向烟水苍茫处,渔父引之至一处
【注释】 1. 鸠兹:即乌镇。在浙江嘉兴南,有“鱼米之乡”之称。 2. 罨画溪:指用青竹、红梅等掩映的溪流,以作画境。 3. 津吏:渡口的小官。扬舲(qín):驾船。唱 :唱歌。 4. 十里:形容溪边景物之美。迷:沉醉。 【赏析】 这是送别友人游吴兴(今江苏苏州)的一首七绝。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图,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鸠兹城边望不稀,翠木朱藤罨画溪。”首句写友人即将远行
【解析】 (1)“昔余梦游雁宕乘最高台”,意思是说,我过去曾经梦见自己登上了雁荡山最高的一座塔楼。 (2)“东观海波浩荡回望万峰蔚蔚云际及登盘山历历如在梦中竦然题句”,意思是说,我在向东眺望大海时,看到海浪汹涌澎湃,回望着那层层叠叠的山峰,云雾缭绕在山峰之上。当我登上了盘山,仿佛回到了梦中,不禁提笔写下诗句。 【答案】 译文: 我曾经梦见登上了雁荡山最高的那座塔楼,向东眺望大海时
注释: 1. 上饶县北香炉西:指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的香炉山。 2. 暮霭朝烟咫尺迷:形容山上雾气弥漫,景色迷人。 3. 平望灵山一百里:指从上饶县到灵山的距离。 4. 高南峰影入沙溪:指灵山的高峰影子倒映在沙溪河中。 译文: 香炉山位于上饶县的北面,云雾缭绕,仿佛就在咫尺之间。从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向前行,经过一百里的行程,才能到达灵山。登上山顶,可以看见远处灵山的高南峰,它的影子倒映在沙溪河中
注释:天姥山旁边有通往上天的一扇门,它下面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玉佩灵车悄然而去,凤笙吹断越山的魂魄。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诗中描绘了天姥山的美丽景色和神秘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之情。整首诗充满了豪放、奔放的气概,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深沉的情感
注释: 将军骑白马,马鞍上镶嵌着金色的花纹,马笼头是紫色的。在接驾时,他骑着马跟在皇帝的马车后面,显得威武雄壮。他与皇帝平起平坐,不卑不亢,表现出他的不凡气度和才能。他夸赞自己是皇室血脉,与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需要用长缨来系住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英勇善战、才华横溢的年轻将军的形象。他骑白马,马鞍上镶嵌着金色的花纹,象征着他的高贵身份和地位。他与皇帝平起平坐,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