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水西边是贼壕,年年楚越泣弓刀。
天戈指处欃枪落,来岁徐看破尔曹。
译文:南征的第二首诗,西边是贼人的壕沟,每年都有楚越人在战场上挥泪哭泣。天戈所指之处,欃枪便会落下,到明年再看你们这些人能否破敌。
注释:
- 南征:指诗人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避安史之乱而离开长安,经江西、湖南至衡阳时所作。
- 二首:这是第一首。
- 赣水:即赣江。在今江西北部。
- 西:方位词,这里指南方。
- 贼壕:盗贼所筑的营垒。
- 年年:每年。
- 楚越:古国名。这里泛指中原人民。
- 泣弓刀:流泪,悲痛。
- 天戈:指天兵神将,这里泛指正义的武装力量。
- 欃枪:古代兵器名,又名“礠”,用铁铸成,状如枪头,长四尺余。这里是形容天戈的力量。
- 来岁:明年。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从江西出发,经过湖南、广东到达韶州时的感怀之作。全诗抒发了对国家安危的忧思,表达了诗人为国分忧、杀敌报国的决心。
首句写赣江之西有贼人设置的壕堑和营垒,次句则说每年中原的百姓都在此地洒泪,悲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这两句是总括,点明题旨:诗人自述这次南征的背景。三、四句紧承上句而来。天兵神将,正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黄巢巢穴。待到明年,贼子必将被消灭殆尽!
诗中虽未明言“天戈”指谁,却暗喻了唐王朝的军队。诗中的“天戈”,并非专指唐军,而是借喻正义的武装力量。“指处欃枪落”,是说天戈一到,那些凶顽的贼寇就会像被折断的枪头一样,纷纷落地。末句更是豪迈有力,充满胜利信心:到明年,我等定能大获全胜,彻底扫除这一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