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与思
诗句:闻道春游玉辇骄,阶前芳草向人消。 译文:听说春天游玩的时候皇帝乘坐着金碧辉煌的轿子,走在华丽的台阶上,周围的花草都向着他生长。我不禁想,我的美貌是否还能如昔日那般?镜中的双眉似乎很久没有梳理过了。 赏析: 1. 诗人背景: - 杜荀鹤,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尤以描写民间疾苦见长。 - 谢与思,明代诗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加以赏析”,然后把握全诗内容及情感,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句即可。 首联:“论年尔尚幼,为别我难忘。”诗人在与弟弟告别时说,兄弟俩虽年龄相差很大,但你还是个小孩子,所以离别时难以忘怀。 颔联:“会识诗中圣,无劳醉后狂。”你将来一定会成为诗人中的圣贤,就不必去追求那些醉酒后的狂放不羁了。 颈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绝。下面是对其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石上藤萝绣作盘,仙人于此岁华宽。 - 石上藤萝:指的是石上的青苔或藤蔓,它们如同绣花一样,覆盖在石头表面。 - 绣作盘:形容这些藤萝像绣品一样细腻、精致。 - 仙人于此:这里指的是图中描绘的仙人,他们似乎与世隔绝,享受着岁月的宁静。 - 岁华宽:岁月悠长,生活悠闲自在。 留将一着先天秘,恐与深山魍魉看。 - 先天秘
【注释】 ①题扇画:即题画。 ②冲流:激荡、冲击。 ③舠(léi):小船。 ④蓑笠:用草编成的帽子和披风。 【赏析】 这是一首写江边的渔人生活情趣的小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江边渔人的夜归图。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远,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首句“空江半夜春水长”,描写了江边春天的景象。“空”字写出了江面空旷,“半夜”说明时间之晚,“春水长”则写出了春水之涨。这四句诗描绘出一幅江边的春日景象。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江南三月百花新,十里香风夹水滨。 注释: - 江南:古代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这里特指中国东南部。 - 三月:春天的第三个月,通常是指农历的三月初。 - 百花新:各种花朵盛开,生机勃勃。 - 十里:大约一百步的长度。 - 香风:花香随风飘散。 - 夹水滨:水流边,形容花香随风飘荡。 译文: 在江南三月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鲜花盛开,花香阵阵,随风飘荡在河岸之间
花朝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欣赏以及乱世中孤独与无助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读: 1. 诗篇原文: 芳春何事恨难消,面面青山对寂寥。 五斗欲将沽酒去,满城风雨妒花朝。 2. 诗句释义: - 芳春何事恨难消:芳春即春天,这里指的是春天带给人们的愉悦之情难以平息心中的遗憾或悲伤。 - 面面青山对寂寥:面对连绵不断的青山,诗人感到内心的寂寞和空虚。 -
【注释】 卢奚便面:指卢家,即卢照邻。卢照邻的字是奚、便。香:香气。海棠:落叶小乔木,开深红色或粉红色花。紫霞:紫色云霞,喻海棠花的艳丽。社燕:春社时燕子归来。题:写诗。风流:风雅潇洒。终:始终。 【译文】 雪中海棠花散发出香气,海棠花盛开了几次,看花人倒映在紫色云霞中。为春天的美丽而题写社燕,风流终属于卢家的人。 【赏析】 此诗以海棠花喻卢照邻,以社燕比卢照邻的诗才
【注释】 剜剜:形容花叶繁多,像用刀剜去一样。 洛川:洛阳一带的河流。 陈王:指曹植。他是建安时代的文学家,有“七步成诗”的美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友人画中题写的一首咏物诗。诗人从荷花的外貌写起,又从荷花的内心世界写起,把荷花与曹植联系起来,最后以荷塘秋雨和曹植作赋来烘托荷花之美,使整首诗富有艺术感染力。 第一句:“剜剜新妆翠袖开”,写荷花的新装。“剜剜”,形容花叶繁多,像用刀剜去一样
注释: 门被关上了,寒花翠幌显得孤清。章台街依然在,我依旧在那里赌酒呼卢。现在我只担心穿着单薄的衣服,不要问封侯的事有无。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首句写景,“门掩”暗示女子的寂寞;次句点明“长衫薄”,说明男子已不在身边,“妾今但畏长衫薄”,则又进一步表明她的处境和心情。三、四句写女子对男子的担忧。“莫问封侯事”是说不要再去谈论什么封侯的事,这既是女子对男子的关切,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感叹
悲歌慷慨气横秋,酒尽山亭落日愁。 为问平原祢处士,醉来肝胆好谁投。 这首诗由明末诗人谢与思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看法。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悲歌慷慨气横秋:描述了作者在山亭中饮酒作乐时,心情豪迈、激昂。这里的“悲歌”可能是指作者在饮酒时唱起了悲壮的歌词,而“慷慨”则形容其歌声高昂有力,情感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