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表
诗句原文 郭外名山卜筑新,草堂花径亦相邻。三休竟老王官谷,四皓虚称汉室臣。金液方中迷日月,桔槔机上偃丝纶。五龙莫更夸高卧,恐有徵书到隐沦。 译文注释 在郭外的名山上建造新的居所,我与自然和谐地毗邻而居。我的三次隐居生活最终让我在王官谷中耗尽了一生,四位贤者虽名为“四皓”却未能真正得到汉代朝廷的重用。在金液方之中,我像被迷惑的日月一样失去了方向;而在简单的桔槔机上
【注释】 赵太史,指赵汝谈(1630- 1704),字翼曾,号浮邱子。明末著名学者。 解印:解除官职,辞官归隐。南归:归向南方,这里指辞官隐居。五湖:指太湖、洞庭湖等五大湖泊。 昔游风月未曾孤:指过去游览风光时没有感到孤独。风月:泛指自然景物。 闲携:随意携带。天禄:古代传说中仙人所持的青藜杖。青藜,一种草本植物,茎叶青色。藜杖,就是用这种植物的茎做的拐杖。 仙人:这里泛指有学问的人。白玉壶
【解析】 本题为理解性默写和情景再现能力综合考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这道题目重点考查诗句的出处及作者,并结合题干提示词来分析诗句的内容和情感。 【答案】 少参漆公太史赵公过浮丘(少参:指李泌) 负郭初开一径荒,丹丘云气尚微茫。(丹丘:即丹山,传说中神仙居住之地) 松间更有潮通井,坛畔谁知石化羊。(潮通井:传说中的仙井,又名“龙井”。石羊:传说中汉武帝派方士寻仙求药所遗下的神羊。)
注释: 1 西庄耕云堂新成:指在西庄(地名)的耕云堂新建成。 2. 陈太守同诸子过访:陈太守和他的儿子们来访。 3. 用韵:即使用这首诗的韵脚来进行押韵。 4. 三径频来藉碧苔:三径,泛指庭院中的小路或者花园里的小径。藉,踩、踏。碧苔,绿色的苔藓。 5. 一区吾岂草玄才:一区,指的是这片地方;草玄才,比喻有才能或才华。玄,这里指的是道家的玄理。 6. 旋呼白鹤为童子,笑指春江是绿醅:旋呼
这首诗的译文:三间小路刚刚开辟,倚靠在少城,万花之中有一池清水。 家道原本精通司农学,避世谁沽谷口之名! 壁上长满苔藓,是闲时钓鱼的钓具;竹丛中星星点点有棋盘,围棋盘上星斗乱飞。 不要说神武抽簪早,自己是因为蓬蒿少送迎而未被重用! 赏析:郑明府在成都少城内开垦了三径,并建起一个清静雅致的小亭子,取名为“谷隐”。诗中的少城指的是成都少城,也就是今天的青羊宫。三径指的是三条小径,相传是诸葛亮所开
津亭过雨散炎埃,画舫青帘薄暮开。 太史定占凫舄至,清时争待鹤书来。 【注释】津:渡口。清时:清明时节。 赏析:诗的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风雨过后、津亭过雨后景象。第二句写人,描绘了一幅梁孔适在津亭中与友人聚会的画面。第三句用典,以太史公的故事来表达对梁孔适的期待。第四句用典,以龙井的故事来表达对梁孔适的期望。第五句用典,以竹林和琴酒客来表达对梁孔适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梁孔适的描绘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西庄新居落成时,陈太守携诸子来访。作者与陈太守及诸公子一起游览,并即景赋诗。 “渔艇夜随双涧入,筚门晴向五峰开。”这两句写景。诗人先描绘了一幅渔家夜宿双涧的图:夜色朦胧中,几艘小舟随渔人夜归,悠悠地穿过两山间的溪涧;然后又绘出一幅村舍晨起迎日的景象:清晨阳光下,一户人家的柴门外,敞开着,仿佛迎接着五座山峰的朝晖。这两句以动衬静,以实衬虚,以声衬色,形象鲜明而富有诗意。
【解析】 此诗是作者为潘司马所作。潘司马,名士良,字德舆,号西野,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肃宗乾元初年,任监察御史。大历中官至太子少詹事,封范阳郡公。这首诗是诗人为其所作的咏怀之作。 留馀堂:潘司马的别号。 青山:比喻潘司马的人品。卧龙居:指诸葛亮的故居。诸葛亮隐居隆中时,自比卧龙。这里用以喻潘司马的才华横溢,有如卧龙出山,不可限量。草阁:指潘司马的书房。满架书:形容书籍很多。 万石:指家世显贵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诗人黄庭坚。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发樟亭寄卓澄甫 - 在樟亭寄出给卓澄甫的信件。樟亭可能是指某地的一个地名,也可能是特指一个地方。 2. 不为除书始问津 - 不因为收到朝廷除书才开始打听消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即不轻易受外界干扰而决定自己的去留或行动。 3. 天涯消息断行尘 - 即使有远方的消息,也无法得知是否与自己有关
【解析】 题中所咏乃诗人与友人唐观察在天书道院的一次饮酒,诗中抒发了诗人与朋友的友情。首联“一出关门马首东,岂知交在片言中”的意思是:出了门,马头向东,哪里想到我们的交情就在一句话里;颔联“浮沉莫问青藜杖,身世行依紫极宫”的意思是:世事纷扰,我何必要像陶潜那样拄着青藜杖呢?我的命运和命运所依的宫室是一样的,都是不可改变的;颈联“鸣玉昔联南省步,和歌真有郢人风”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