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这首诗的译文是:元宵节刚过,嬉春的热闹还未散去,端午节又增添了廿四桥的热闹。龙舟和灯船相合,绕城而舞,箫鼓之声此起彼伏。 关键词解释: 1. 嬉春才过闰元宵:嬉春,指的是庆祝春天的活动。闰元宵,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就是元宵节。这句话的意思是,刚刚过了元宵节的喜庆,又迎来了端午节的热闹。 2. 端午还添廿四桥:端午,指的是端午节。廿四桥,指的是扬州的二十四桥。这句话的意思是
以下是对《赠人新姬二首》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按拍坐君侧:在君王身边坐下,按照音乐的节奏轻轻拍打。 - 珍珠一线长:像珍珠一样纤细的手指。 - 歌喉本鹦鹉:歌唱的声音如同鹦鹉一般清脆。 - 赢得作鸳鸯:因此赢得了与鸳鸯相配的美誉。 2. 译文: 你在学习弹筝时,双颊随着芙蓉花旋转,对着镜子怜惜自己的美貌,为何要笑比桃叶更艳丽的女子呢? 3.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把握其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1)“艳女菱歌入晚风”:美丽的女子唱起菱歌,吹进傍晚的凉风中。“艳女”是形容女子美丽;“菱歌”指《折杨柳》曲调;“晚风”指傍晚的微风;“入”是吹入的意思;“晚风”是指微风
注释: 还过豫章同朱子美万吉人茂先青渥次谦集陈士业斋头 —— 这是在回忆曾经与朱子美、万吉人、茂先等一起在豫章聚会的情景。 花际相追不及呼,君家原是我归途 —— 在花园里追逐嬉戏,却来不及呼唤。你家门口的小路就是我的回家之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怀念之情。 犹堪一夜蕉窗雨,便脱征衫问酒垆 —— 今夜的蕉窗雨,让我想起了当年与好友们一起畅饮的场景。于是,我决定脱下征衫,去问酒垆。 赏析:
赠人新姬二首 十四学弹筝,芙蓉旋双颊。 对镜怜如花,缘何笑桃叶。 对镜怜如花,缘何笑桃叶。 注释:十四岁开始学习弹筝,脸颊随着弹奏起舞。对着镜子里自己的模样,却像花朵一样美丽,然而为何还要嘲笑其他女子的美貌。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新姬(即妾)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展示了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其心理感受。诗中“十四学弹筝”与“对镜怜如花”两句,展现了她年轻时对艺术和外貌的热爱
【注释】 ①夜夜曲:乐府旧题。②勿乱垂髫发:不要让那垂下的发丝扰乱了头发的秩序。③侬:我。④与郎梳:给郎君梳理头发。⑤阶前月:指台阶前的月光。⑥赏析: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对情郎的深情思念的民歌。首句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见郎”之事。“勿乱”,是嘱咐,意思是不要因为郎君的归来而使本来整齐的头发变得杂乱无章。次句紧承首句,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郎君归家的期盼之情。三、四两句写女主人公为郎君梳头的情景
【诗句释义】 双行缠:即长裙。绣带双行缠,指穿长裙。 临阶踏春草:指女子上楼时踩着的春草。 风不展红裙:指春风无法吹皱女子的红裙。 阿谁:是谁。知是好:知道这是美。 【译文】 绣带双行,穿长裙的女子登上了楼台,踩在春天的绿草之上。春风轻拂,无法把女子的红裙掀起。谁知道这美丽的景色是如此的美好呢?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的春日登楼所见所感。 “双行缠”句,写女子穿着长裙,绣着花带的裙摆
艳客轻舟入竹桥,虎丘花事正迢迢。 他时若觅真娘墓,认得青莲一朵娇。 注释: - 艳客轻舟入竹桥:形容一位美丽的女子乘坐的小船轻轻地驶过了竹制的桥梁。 - 虎丘花事正迢迢:描述在虎丘游玩赏花时,看到的景象非常美丽,令人陶醉。 - 他时若觅真娘墓:指在未来的日子里,如果想要寻找那位美丽的女子(真娘)的墓地,应该到那里去。 - 认得青莲一朵娇:指在虎丘游玩赏花时,看到了一朵盛开的莲花,它非常娇艳
【注释】 清居:清闲的生活。爱泉石:喜爱山水。巢山:即巢湖,在安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题其居的一首七绝。诗人以清新淡雅的笔调,描绘了自己清闲自在、与世无争的高洁生活,并表现出他恬淡名利、不慕权贵的人生境界。 前两句“清居爱泉石,似此亦怡然”,表达了诗人对清幽宁静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里的“清居”指的是诗人的住所,“泉石”则指代山水景色,诗人通过这两个关键词将自己的生活状态描绘得淋漓尽致。
【解析】 这是一首民歌体的诗,是古代的儿童歌曲。“莲童双眼低,面白与侬似”两句,写小莲童羞涩的样子。他低着头,面颊泛红;她(阿姑子)的面容比莲花瓣还要白。这两句描写了莲童与阿姑子的神态,突出了两人年轻貌美的特点,也暗示了莲童的身份是小妾。 “折花赠莲童,是侬阿姑子。”两句,写莲童把鲜花送给阿姑子。这两句交代了莲童送鲜花给阿姑子的原因。因为莲童是阿姑子的侍儿,阿姑子是莲童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