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西湖二首 五月西湖到亦宜,千家斜日雨过时。 青杨影荡鸳鸯起,黄杏衣凉蛱蝶吹。 四面塔灯闻梵语,六桥歌扇动花枝。 关情最是苏堤莫,载得明霞入舸移。 诗句释义 五月西湖到亦宜 “五月”指的是夏季的五月份,此时西湖周围的景色宜人。 千家斜日雨过时 “斜日”描绘了夕阳西下的景象,而“雨过”则暗示了天气的变化,为西湖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青杨影荡鸳鸯起 “青杨”通常代表一种绿色植物
注释: 1. 廿年弦颂识羔羊,休沐逢君在柳塘。 20年的琴瑟歌唱中认识羔羊,休息沐浴时遇到你正在柳树下。 2. 避暑一窗分午绿,佳期双桨待昏黄。 在炎热的夏日里,我独自欣赏着窗外的美景,仿佛是中午的绿色,等待黄昏时分的黄色。 3. 烟光浅澹真娘墓,花态温柔侠客乡。 烟雾缭绕中的真娘墓,花朵娇小柔和如同侠客的故乡。 4. 莫倚吴音成楚调,鸡鸣风雨夜深望。 不要因为吴地的歌声而变成楚国的曲调
【注释】 淮扬:即扬州。竹圃:竹园,作者的居所。李文中:作者的朋友。陈大士:指陈继儒,字仲醇,号大士。杨维斗、艾千子、顾孝侯:皆作者的朋友。吴次尾:作者的朋友,名不详。诸子:作者的朋友们。牡丹花:这里泛指花卉,因以“牡丹”指代。娇:美丽。 【赏析】 此诗写与朋友游赏芍药牡丹时的喜悦心情和对友人的思念。首联写春夜泛舟,在月明风清之时,听到玉箫声,想起扬州的情人,便想乘船去扬州寻他。颔联写芍药盛开
雨夜同张受先坐王与游舟中话别,再用仲驭前韵共赋 王书不买尽收羊,写叶题诗落半塘。 一片锦光犹地白,十年花样变流黄。 谈仙尔共山人载,作客吾归荔子乡。 从此梦边来往熟,玉峰梅岭雨中望。 注释:王的书不买,全部收起来,像羊一样(指字迹)的纸被收集起来。写叶题诗,落在池塘的半塘。一片锦光,就像地上铺了一层白色的锦缎,十年后,花的颜色变了,变成了黄色。我和山人一起谈论仙人的事情,作为客人
《戊辰长安感述七首·其一》是明代诗人黎遂球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赏析: 燕市谁言侠烈多,绿杨桥畔只鸣珂。 曾闻莽室群称颂,不见屠门醉和歌。 所赖腐儒能赴鼎,即看神武立还阿。 伤心莫叹先朝事,寂寂寒蝉意为何。 - 注释: 1. 燕子市:指长安城的市场。 2. 燕市谁言侠烈多:燕市中,谁还能说有侠义之士? 3. 绿杨桥畔:在绿柳成荫的桥边。 4. 只鸣珂:只有鸣着玉佩的声音。
晓鬓钩帘里外看,巫云将雨唤留欢。 竹枝乍按松喉合,草色浑宜比翼观。 宝镜纱厨烟对语,碧箫罗袖翠俱寒。 相思莫更书桐叶,字字撩人艳不干。 注释: - 晓鬓钩帘里外看:早晨的鬓发被拉下帘子,外面和里面都能看到。 - 巫云将雨唤留欢:用巫术让天变成下雨的样子(即云)来留住欢乐。 - 竹枝乍按松喉合:竹枝乐曲刚弹奏时,似乎与松树相合拍。 - 草色浑宜比翼观:花草的颜色好像一对鸟儿在飞翔。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把握诗句的内容主旨,最后结合题目所给的注释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猩裙何处裂残霞”,写石榴子的外皮破裂了,红色的汁液四溅。“猩裙”即石榴子,是诗人自喻。“猩裙”比喻石榴子红艳夺目,鲜艳如猩红的裙子。 “泪积红冰玉有瑕”,写石榴子内的种子被露水浸湿,晶莹透明,如同泪珠一样
第一首: 轻波澄彻影重重,近是桃根远是松。 寺寺面临西子镜,山山云掩上方钟。 注释:轻波荡漾清澈,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层层叠叠,近处像是桃花树的树根,远处像是苍劲的松树。寺庙一座座地面对西子湖畔,山峰一座座地被云雾遮蔽着上方的钟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景色,通过“轻波澄清”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湖面的美丽和宁静。同时,通过对寺庙和山峰的描述,也展现了西湖周边的自然风光。 第二首:
【注释】 爰书:古代朝廷颁发给州郡的文书。新布:指新的法令或政令。盛:繁茂、丰盛。于今:至今。敢言:敢于说,敢于讲。 投阁:指唐代诗人贾至投弃自己的文章被搁置不用。朱紫:指高官显爵。富:富贵、荣华。勒碑:刻石为证。僚属:同僚下属。鲠骨:比喻刚直不阿的人。啮狗痕:比喻谗佞小人的陷害。 斧钺未膏:用刑诛未行。膏:涂上油脂,使易于雕刻;引申为施加。霾已扫:指大赦,消除了政治上的黑暗。圣朝
诗句释义 1 “北地胭脂破远天,朦胧难护是层烟。”:这句诗描述的是杏花在北方的春天里盛开的景象,如同胭脂染红了天空,但朦胧的烟雾使得景色显得有些模糊。 2. “朝云过雨醉留梦,春色酣丹兴欲仙。”:这两句诗描绘了春雨过后,早晨的云雾消散,留下醉人的梦境。春天的景色如同丹青般的艳丽,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要飞升成仙。 3. “路有锦衣人傍美,节当寒食火偏然。”:这句诗描述了路上有一位穿着华丽衣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