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1. 忆昔暗尘辞旅舍 - 忆昔暗尘辞旅舍:回忆起过去,暗尘般的时光中,告别了旅舍。这里的“暗尘”形容环境的昏暗和混乱,而“辞旅舍”则表达了作者离开或结束旅行的状态。 2. 三更羸马踏冰川 - 三更羸马踏冰川:深夜时分,羸弱的马匹踏上了冰川。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壮丽的画面,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静谧。 3. 岂知食藿言仍鄙 - 岂知食藿言仍鄙: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春游》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游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译文注释: 第一句“春日川原晓望浓,东南山色翠重重。”描述了春天里清晨,作者在广阔的原野上眺望着远处的山川,那里的山峦色彩斑斓,层层叠叠,显得分外迷人。这里的“川原”指的是宽阔的原野,“晓望”则是指早晨的眺望
注释: 新正:新年。 邻家爆竹五更残,虚阁深松一榻寒。 邻居家的鞭炮在五更天时已经燃放殆尽,空旷的阁楼下只有深深的青松陪伴着我。 花胜又将春色至,蒲团只道共心安。 花儿似乎又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我独自坐在蒲团上,以为这样就能与内心达到安宁。 箧余旧历身同弃,囊入新诗客未看。 我的旧日历已经被丢弃,而新写的诗歌还未曾有人读。 见说场师重梧丱,后园须更补阑干。 听闻师傅要重新修补那棵梧桐树
【注释】 问:询问 家何在:家在哪里 山深:群山环绕,幽深险峻 多白云:有许多白云 岩前:山崖之前 溜下:泉水流下 对语不相闻:互相交谈却听不见回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诗人借答友人的提问,以山中隐士的口吻,描绘出一幅山居图。全诗四句,每句五个字,读来朗朗上口,音节和谐,意境清幽。 “问”是诗歌的开端。“问我家何在?”这一句,看似寻常,实则不寻常。诗人之所以要问这个问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守仁(字伯安)的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他在汤院壁上看到的画面。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这句诗描述的是诗人想象中的场景,他希望自己能像传说中的仙人一样,骑着鸾鹤在天上飞翔。"何年"表达了对这种自由境界的向往,"白日"则象征着光明和正义。"踏碎天都峰上云"则是诗人想象中的壮举,意味着他愿意为了理想和正义而付出一切。 欲起轩辕问九鼎,道衣重侍玉虚君
诗句释义 1 “江南烟艇十年余”: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江南地区,拥有一条小船已超过十年。江南,特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诗歌中提到的一个地理背景。这里的“烟艇”可能指的是船只,也暗示了诗人长时间漂泊的生活状态。 2. “鼓枻宁嗟未得鱼”:诗人在船上划桨时,心中或许有些遗憾,因为他知道即使他努力寻找,也未必能钓到鱼。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无奈和期待。 3. “浅水荻花闲自照”
诗句逐句释义: 1. 寒催归思欲辞君,去去临歧不忍分:寒冷天气催促着作者想要回家的思绪,想要告别。在分别的岔路口,作者不忍心分开。 2. 言向同心那有尽,酒当垂别自难醺:即使心意相同也难以表达完,酒在离别时自然难以让人沉醉。 3. 岸边斑竹初收雨,江上青山已散云:岸边的斑竹刚刚被雨水洗过,江上的青山已经飘散了白云。 4. 此地知君重往过,定攀庭树忆离群:这里知道你曾经回来过
【诗词】 寿外父太仆曾符翁时年七十九 十五年前学二疏,自甘白首弃金鱼。 闲推《易》数因留注,懒对乡人故索居。 冠制喜从周礼后,人材爱说孝皇初。 伏生强健斯文在,暇日频来问尚书。 【注解】 - 寿外父太仆:指寿的外父,也就是寿的父亲。曾符翁:曾符是曾公的字,所以被称为“曾符”。时年七十九:曾符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 - 十五年前学二疏:指的是曾符在十五年前学习了《汉书·刑法志》中的“二疏”内容
这首诗是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的关键词“双江公分粟”是指杜甫在双江县分得了一些粮食。而“一室萧然不恨贫”和“生平意气耻谋身”则表达了他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高尚的人格追求。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 双江公分粟: 指杜甫在双江县得到了一些粮食,可以缓解他的贫困生活。 - 一室萧然不恨贫: 虽然家中简陋(萧然),但他并不因此怨恨贫穷,因为他有高尚的志向和品格。 -
【注释】 荆川:指诗人的朋友荆公。荆公,即王安石。 “怀君岁岁苦相望”二句:意思是说每年春天我都会到江上去看望你,但每次去的时候都像是在和你告别。 “临发几回留解橐”三句:意思是说我每次出发的时候都要反复地解开行李袋(以表示舍不得走)。 “幸俱见索形骸外”三句:意思是说幸好我们都是把名利看得轻的(意即都是清官或名士),所以虽然分别了却不会像那些世俗的人那样感到寂寞。 “家住名津”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