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川原晓望浓,东南山色翠重重。
刘伶游计常携锸,陶亮归期每候钟。
四壁有家还似寄,一身多病遂成慵。
临蹊欲问渔郎路,落尽桃花但古松。

《春游》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春天游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译文注释:

第一句“春日川原晓望浓,东南山色翠重重。”描述了春天里清晨,作者在广阔的原野上眺望着远处的山川,那里的山峦色彩斑斓,层层叠叠,显得分外迷人。这里的“川原”指的是宽阔的原野,“晓望”则是指早晨的眺望,而“浓”和“翠重重”则分别形容了晨间的景色浓郁和色彩浓厚。这一句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句“刘伶游计常携锸,陶亮归期每候钟。”借用了古代名人刘伶和陶潜的故事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游兴。这里的“刘伶”指晋代的隐士刘伶,他以酒为伴,常常带着锸(一种农具)出游,象征着随性的旅行生活。“陶潜”则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他归隐田园,常常按照钟声来确定归期,意味着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两句不仅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第三句“四壁有家还似寄,一身多病遂成慵。”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感受。这里用“四壁有家”来形容自己虽然身在他乡,但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如同寄居在四面墙内。而“一身多病”则表达了诗人身体状况不佳,因此感到慵懒无力。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四句“临蹊欲问渔郎路,落尽桃花但古松。”则转向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站在一条小路上,想要询问前方的道路,却发现沿途的桃花已经凋零殆尽。这里的“临蹊”,指的是走在小径上;“渔郎”可能指的是过往的渔夫或者是诗人自喻;“路”则是指前路。“落尽桃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结束,而“但古松”则强调了古松的坚韧不拔,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坚持和希望。

《春游》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摹和对历史人物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感悟的思考。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更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