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义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二 与郎斗百草,几度歉侬家。 岂谓春多让,郎心不在花。 注释: - 《子夜四时歌八首·其二》是明朝黄佐的诗作。此诗描绘了作者与情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两人之间的爱恨交织,以及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与不舍。 - “霏霏陌上烟,漠漠林中雨”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蒙蒙细雨中的小路和林间的树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朦胧的氛围。
子夜歌十六首 其十一 只宜花下嬉,讵忍花前别。 莲薏入樱唇,苦心徒自咽。 注释: 只宜在花下嬉戏,怎能忍心在花前离别? 莲薏(一种植物)被采摘放入樱唇之中,但苦心却只能自己默默吞下。 赏析: 这首《子夜歌十六首·其十一》是明代诗人黎景义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只宜花下嬉”一句,描绘了诗人在花下嬉戏的场景,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快乐。然而
诗句翻译:邀请朋友一起坐在金井旁,我们共同怜爱那美丽的明月。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诗句原文: 邀欢坐金井,共怜明月娇。莫学梧桐叶,因风随处飘。 - 译文解释:邀请欢乐的友人来坐在金色的井边,我们一同欣赏着皎洁的月光,感到它的美丽和温柔。不要像梧桐树叶那样随风飘散,失去了方向。 - 注释说明: - “邀欢”:邀请欢乐的朋友,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情。 - “坐金井”:坐在装饰华丽的井边
【释义】:蜘蛛在屋檐上织网,喜鹊也在窗下结网。无论大小,两个网都相互连接在一起。 【赏析】:这首诗是《子夜歌》中的一首。“蜘蛛网檐上,喜鹊结窗下”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蜘蛛在屋檐上结网,喜鹊在窗下搭窝。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蜘蛛和喜鹊巧妙地比作自己。它们不分彼此,共同为自己的生活忙碌着。这种形象的表现手法使诗句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接下来是第二句:“不分大与小,两处丝相挂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一 春心只独怜,春色当谁爱。 东风杨柳枝,自结流苏带。 注释: - 春心:春天的心境,这里指春天的柔情与爱恋。 - 独怜:独自怜爱,形容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 春色:春天的色彩,这里指春天的美丽景色。 - 东风:春风,是春天的象征之一。 - 杨柳枝:杨柳树枝条,常用来比喻柔美或柔弱之物。 - 自结流苏带:自己系上柳枝制成的飘带,用来形象地表达春天的氛围。 赏析:
子夜歌十六首 其十四 两蚕同一茧,尔我交缠绵。只为腹中丝,至死并头眠。 注释: - 两蚕:指两条蚕,它们共享一个茧,相互缠绵在一起。 - 尔我交缠绵:表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 - 腹中丝:指蚕吐出来的丝线,是蚕的产出物。 - 至死并头眠: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它们也会紧紧相依在一起,永不分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条蚕在茧中的紧密相连和相互依偎的情景,展现了它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注释】 绸缪:绸缪的绸,比喻情意深重。 虑不及中情:指想得不周全。 剪纸:剪裁。 巨镪:大笔钱财或大笔财富,这里指钱。 形重实还轻:指外表看起来沉甸甸的,实际上却很薄。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感情,表现了她对他的思念和关切。首句“感郎绸缪色”,即因思念而感到他的神情是那么温柔缠绵;次句“虑不及中情”,则是由于她过于思恋而使他变得疏远了;第三句“剪纸作巨镪”
【注释】子夜歌:古曲名。十六首:指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妃子李陵容所创的《子夜歌》十六首。流苏:古代妇女头饰下垂的穗子,这里泛指帷帐。细腰:形容腰肢纤细。罗带缓:罗衣带宽松。 【赏析】这首小词是写一位美人的情态。开头两句说,温柔的风轻轻地摇动着帷帘的流苏,而床上的人半睡半醒却还觉得被子不暖。第三句“生来自细腰”点明这位美人的身材苗条,第四句“加之罗带缓”则说明她穿着宽松的衣服。全词语言通俗自然
《前溪歌三首其二》是明代诗人黎景义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出亦对前溪,入亦对前溪。 【注释】 1. “出亦”和“入亦”都面对着前溪,形容无论出去还是进来,目光都停留在那清澈的溪流上。 2. “自郎出门去”:这里的“郎”指的是男子,指男子离开家门。 3. “桃花归路迷”:因为桃花盛开,所以回家的路变得难以辨认。 4. “止见杜鹃啼”:只听见杜鹃鸟的叫声
诗句如下: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三 欢戴石榴花,侬系石榴裙。 颜色自相似,但愁情绪分。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石榴花、石榴裙、色彩的描写,展现了石榴的美丽。同时,通过“颜色自相似”这一表达,诗人强调了石榴花与石榴裙之间的相似性,进一步突显出石榴的独特魅力。此外,诗歌中的“欢戴石榴花,侬系石榴裙”一句,不仅展示了石榴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