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景义
赋得津字戏赠郭少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卷,充满了诗意和生活气息。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以“赋得津字”为题,显然是在以津字寓意人生,寄寓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我们逐句解读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 首联“髦士风流夐绝伦,宋家墙外倚东邻。” 意思是:英俊潇洒的士子,其才华风流超然出众
这首诗是赠给门人的林见龙的,诗中赞美了林见龙的才华和气质。以下是逐句释义: 渥水骝驹汗染藘,溟池鹏奋翼云舒。 五陵在昔夸年少,九牧而今验庆馀。 信是粤材多竹箭,应知荆产亦璠玙。 三罗早识虬先隐,二琏宁惭玚次璩。 吴会凤雏来雒下,汝南龙子起平舆。 鸟翚奕奕箕裘巧,衣马翩翩剑佩舒。 调里埙篪清宛转,楼前花萼蔚扶疏。 自饶巨力能稽古,相与深情竞起予。 卓尔不群霄际鹤,天然无饰沼中蕖。 悟玄了解侔君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哭张崇男》。诗中表达了对张崇男的哀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译文: 人间失去一个贤明之人,地下选文司将他挑选。 就像在游山时一样悠闲,何必费心去挖掘石头? 乘槎渡过河流,远离尘世长辞。 谶验花开,歌聆木坏词。 华旌翻化为化旐,艺毂转成輀。 白玉楼应就,丹砂药莫追。 生年那满百,壮岁仅逾期。 载次庚辰值,秋重丙戌罹。 劬劳哀并绝,屺岵憾繁滋。 门倚音除望,庭趋迹鲜蕲。
初夏赏莲得天字 春色昨辞去,韶辉更朗然。 乍逢彤火帝,群对碧波仙。 昼永芙蓉丽,风凉菡萏传。 神清宜绿水,性直挺苍天。 洁彩颁疏槛,浮香濯远涟。 眠阴鸳梦馥,吸影鲫肠蠲。 雨过不含泪,云多愈㩳肩。 鉴湖空复采,玉井竟谁搴。 葺盖居何逸,裁裳体自翩。 濂溪千古意,只在小窗前。 【注释】 1. 春色昨辞去:昨夜春风已离去。 2. 韶辉更朗然:阳光更加明亮。 3. 乍逢彤火帝
【注释】 吹到风非凯:风吹到,不是欢乐。 飘来叶是梧:飘落的树叶落在梧桐树上。 金天初献白,玉烛转辞朱:金秋九月,天上银河出现于北方,太阳西斜,月亮升起。 带露葭争起,惊霜木渐枯:带着露水的芦苇争先飞起,被霜打过的树渐渐枯萎了。 云行兼过雁,月出护栖乌:云彩运行在天空,越过大雁;明月从东方出来,照亮了栖息的乌鸦。 远塞愁衣薄,寒闺叹影孤:边疆的戍卒感到衣服单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即可。 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这首诗是杜甫为失去儿子而作的挽歌。诗中通过描写兄弟情深、父母恩重等情景,表达了对亡子的无限哀思,抒发了悲痛欲绝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留别诸生二首”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送别了众多的学子,表达了对学子们深深的惜别之情。 前四句写景。第一句交代送别的地点和环境,第二句写景,描写了送别时夕阳西下的情景。第三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在春天的滋养下蓬勃生长的景象。第四句以想象之词
诗句解释与翻译: 1. 留别诸生二首之一: - 玄谈合:指在闲暇时进行深刻的讨论。 - 韶光惜转眸:形容时间流逝之快,一转眼就过去了。 2. 留别诸生二首之二: - 雪消伊雒侍:指在洛阳(古都)的侍卫人员,伊水和雒水在此地交汇。 - 舞雩游:指在户外举行的一种庆祝活动,舞雩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 3. 此去情谁忍:表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4. 经年业自悠:表示经过一年之后
在古代中国,王昭君的故事一直是诗人笔下的常客,她的美丽与命运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感慨和咏叹。以下将呈现《王昭君》: - 诗篇原文: 墓草青青瘗艳魂,那堪烧艾遍前村。 自知远色明君事,薄命何须怨汉元。 - 译文: 墓地上青草青青,埋葬了昭君的美貌灵魂,那令人痛惜的是到处焚烧着艾草。昭君自知自己的美丽是为了君主之事,她的薄命何需抱怨汉朝皇帝。 - 注释: -
绝句 见语桃夭灼仲春,又闻簪玉系缨新。孟光三十犹称女,那识林中牧豕人 注释译文: 见说桃树花开得正旺,又听说新的女子用珠宝做装饰,就像春天里美丽的景色一样。孟光虽然已经三十岁了,但她依然被当作女性看待,而那些在森林中放牧的人,他们的生活和这些女子有何区别呢?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春天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