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
柏庐: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田园住处。 赏予:赞赏给予我。 闲吟绝句:即“咏史”诗,指陶渊明《咏荆轲》诗。 杂占:随意赋诗。 索之:索求,索取。 王舍二千五百众:王舍是神仙居所的代称。 仙居三十几重天:神仙居住之处有三十三层。 荒冈矮屋秋如梦:荒凉的山岗上简陋的房屋在秋天里显得像一场梦。 好乞闲工卧听泉:喜欢找个机会休息时躺着听泉水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隐居于东晋时期的田园生活写照。
宛社十一集祝坡公第九百一十生日 江流入海万波鳞,谁识庐山面目真。 十上建言关大计,千秋谬解作词人。 琼楼玉宇终馀梦,芳草天涯忍送春。 锋隙三冬逋客泪,瓣香今又及兹辰。 注释: 宛社:即东晋时期文人顾恺之等人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的聚会之地,又称“兰亭” 。 集祝:聚集庆祝。 坡公:苏轼字子瞻,人称东坡先生。 第十:这里指的是寿序号。 第九百十一:寿序号。 江流入海万波鳞:长江入东海,水波层层叠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第一句“三尺犹堪口晦明”,意思是说虽然只有三尺高,但是仍然可以分辨出光明和黑暗。这里的“口晦明”指的是通过窗户看外面的世界,可以看到白天的明亮和夜晚的黑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尽管身处困境,但仍然能够看清世界的能力。 第二句“独怜萧屑满商声”,意思是感叹自己孤独凄凉,只能听到商声。这里的“萧屑”指的是风吹树叶的声音
素丝染色慎防绝,大气弥天看似无。 莫问是非松柏栗,照人山月总长孤。 注释: 素丝染色时要小心,不要让它完全变成黑色,否则就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它仿佛是天空一样无边无际,虽然看不到尽头,但感觉它就像一片大海或天空。 别去管这些是非对错,就像松树、柏树和栗子一样坚韧不屈。它们总是静静地生长,即使被照亮,也显得格外孤独。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登庐山时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至此沉冥百忧尽,酿空烟雨压秋头。 - 注释:在这里,“沉冥”形容心境深沉、宁静。“百忧尽”表示所有的忧愁都消失了。“酿空”意味着天空中的云彩像酒一样酿造着,到了秋天,云层厚重。“烟雨”指的是云雾缭绕的天气。“压秋头”是指秋日的山头被厚重的烟雾和雨雾覆盖,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2. 刺天万木争先出,刮眼千岗翠欲收。 -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奉和令狐相公新题桂树》中的第二首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得步曾书并诗 - 在得到晋升或机会时,写下诗作与书信来庆祝或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怜往日柳依依 - 回忆起过去那些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憔悴年光觉渐非 - 岁月流逝,人渐渐变得憔悴,感觉到自己已经不同于以前了。 诗酒佯狂吾岂敢 -
注释:简翁喜欢玩日,常在掌中计算三百六旬;但一转眼百年就过去了,林花只能空争一时的繁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主题。首句“简翁玩日作常历”描绘了简翁玩日的场景,他喜欢在掌中计算时间,将时间当作一种游戏。次句“三百六旬罗掌中”,进一步描绘了简翁玩日的细节,他将时间计算得非常精确,如同在掌中摆放着三百六旬的时间一样。第三句“省识百年齐旦暮”
暮春旬又三日,思斋逝世二十五周年。 业尘共堕三千界,吾弟长行廿五年。 垂老已枯思旧泪,孤吟频触落花天。 鹃啼蝶梦封初合,女嫁儿婚事半悬。 地下有闻宜莞尔,在阴雏鹤唳晴鲜。 注释: 1. 暮春旬又三日:春天的末尾,过了三天,即暮春时期。 2. 业尘共堕三千界:业尘指的是人世间的烦恼和尘埃,三千界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代表宇宙中的众多境界。这里指人世间的烦恼和尘埃与三千界的人们共同沉沦。 3.
注释: 儿时望岁真痴耳,老至逢辰转索然。 小时候盼望新年真的太愚蠢了(因为那时候年味浓,有各种好吃的),等到了老了才觉得(盼过年)真是多余的事(因为年纪大了,已经过了期盼的时候)。 输与澄和好天气,提壶犹待向斜川。 可惜啊,现在连晴好的天气都没有了(因为现在是阴天),只好提着瓶子到山间去采野菜(向斜川指的是山名)。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以“庚寅元日喜晴”为题,通过诗人对童年、少年
诗句原文 十幅蒲帆上暮江,二年云木照疏窗。自非臣朔饥难死,便使奴星气已降。万里鸿嗷歌怨咽,三秋蚁穴梦纷庞。乌衣门巷人谁识,孤负春来燕子双。 译文及注释 1. 诗句解读与翻译 - 十幅蒲帆上暮江:形容船只众多,帆片密集,如同一幅幅图画般地映照着傍晚的江水。 - 二年云木照疏窗:两年的时间过去,窗外的景象如同被云遮挡,只有稀疏的光线透进来,形成一种朦胧的美。 2. 关键词解释与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