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幅蒲帆上暮江,二年云木照疏窗。
自非臣朔饥难死,便使奴星气已降。
万里鸿嗷歌怨咽,三秋蚁穴梦纷庞。
乌衣门巷人谁识,孤负春来燕子双。
诗句原文
十幅蒲帆上暮江,二年云木照疏窗。自非臣朔饥难死,便使奴星气已降。万里鸿嗷歌怨咽,三秋蚁穴梦纷庞。乌衣门巷人谁识,孤负春来燕子双。
译文及注释
- 诗句解读与翻译
- 十幅蒲帆上暮江:形容船只众多,帆片密集,如同一幅幅图画般地映照着傍晚的江水。
- 二年云木照疏窗:两年的时间过去,窗外的景象如同被云遮挡,只有稀疏的光线透进来,形成一种朦胧的美。
- 关键词解释与赏析
- 自非臣朔饥难死: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处境的无力感。
- 气已降:形容诗人内心的悲愤和失望,好像连自然的气息都为之降低。
- 万里鸿嗷歌怨咽:用鸿雁的声音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哀怨,表达深深的思念和孤独。
- 三秋蚁穴梦纷庞:形容时间的流逝使得梦想变得模糊而混沌。
- 乌衣门巷人谁识: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乡亲们的不理解或不认识。
- 诗人情感与背景
- 王易:清末诗人,擅长诗词,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
- 来澄江:可能指的是作者的家乡所在地,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 追念袁山:可能是对一位名叫袁山的人的追怀,也可能是对某种情感或经历的回忆。
- 文学价值与影响
- 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代诗歌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 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生的深深感悟。
- 影响后世: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而且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