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惠如
杨柳蒙烟覆大堤。 黄昏人拥市桥西。 画船灯影漾明漪。 玉笛新声方入破,断鸿江渚正愁饥。 酒阑犹问夜何其。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杨柳蒙烟覆大堤。” - 杨柳:此处特指垂柳,通常在诗词中用以营造一种宁静的春日氛围。 - 蒙烟:形容柳树仿佛被轻纱或烟雾所覆盖,增添了朦胧美。 - 覆大堤:意味着柳枝延伸至河堤之上,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第二句:“黄昏人拥市桥西。” - 黄昏
【注释】 忍俊难禁:忍俊不住,笑不出来。几日晴:好几天的晴天。吴绵:古代吴地(今江苏)出产的丝织品。齐脱越罗轻:指质地轻薄如越罗。齐,通“绸”,一种丝绸名。嬉游天气快心情:形容天气宜人,使人感到愉快。二月东风:农历二月里暖和的风。梦软:春风吹拂得轻柔。一城春柳插天青:春天里城里的杨柳枝儿伸向天空,像青色的旗帜一样。下风亭:在风中。 【赏析】 这首词写早春时节的景色。上阕着重写景,突出了春光之明媚
好事近 残雪寄崖阴,浅碧已生纤草。 三两幽花谁见,有诗人能道。 春寒犹锁玉楼人,寻芳喜侬早。 偏有小黄蝴蝶,更比侬先到。 注释: 1. 残雪:指冬天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 2. 崖阴:山崖背后。 3. 浅碧:浅绿色。 4. 纤草:细小而柔软的野草。 5. 三两幽花:几朵幽静美丽的花朵。 6. 诗人:指作者自己。 7. 玉楼人:形容春天里美丽而孤独的人。 8. 寻芳:寻找花草的芳香。 9. 侬:你。
满袖落梅风,吹笛石头城下。杨柳小于娇女,倚赤栏低亚。 注释:梅花飘落到衣袖里,在石头城下吹起笛子。娇小的杨树和年轻女子相比显得柔弱,她靠在红色的栏杆上。 六朝金粉尽飘零,燕子伤心话。剩有齐梁夕照,罨青山如画。 注释:六朝(南朝的宋、齐、梁、陈)的繁华已经消失,只剩下燕子悲伤地谈论着往事。只有齐梁时代的夕阳映照在青山之上,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描写石头城的景色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句“玉屑千家,珠尘万斛,晴日几曾烘尽”的意境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来分析。 “玉屑千家,珠尘万斛,晴日几曾烘尽”的意思是:晶莹的露珠无数颗,像玉屑一样洒满庭院;千万颗珍珠般的露水,在阳光下闪耀得耀眼夺目。这一句是说太阳光普照大地,使万物都沐浴在阳光之下。“玉屑”、“珠尘”
夕照山川,惊涛世界,何堪更感流年。雪霁荒郊,匆匆换了桑田。人间那有欢娱地,问销魂、春在谁边。但苍茫,一棹寒潮,万柳风烟。 译文:夕阳照耀着山川大地,惊涛拍击着汹涌的海面,怎能承受住时光的流逝?雪后荒凉的原野上,春天匆匆地过去了,仿佛一切都变了。人世间哪有欢乐的地方啊?试问那些消魂的人,他们的快乐究竟在哪里呢?然而天地广阔,无边无际,一片苍茫,只有一叶孤舟在寒潮中飘荡,万顷柳林随风飘扬。
【注释】 浣溪纱:一种词牌名。朔风骚屑:指寒风凄切萧索。云水凄其:云水,喻指天空和云彩;凄其,凄凄切切。酿雪不成:指下雪未成(或未下成)。雨霰时集:雨霰,小冰粒,多在春末夏初。九九光阴:指冬至后的第一个“九”的天数。已过强半:即过了四分之三。正迟六花之际也:正逢六月荷花盛开的时候。云懒无心斗玉龙:云懒,形容天空中云朵飘忽不定。斗玉龙,比喻云层与云朵相碰的样子。噀(xùn)成珠雨涩寒空:噀,喷出
【注释】 庚申:庚辰年,即宋孝宗淳熙八年。除夕:旧时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绛烛:红烛,这里代指明亮的灯火。琼签:即琼珠,古代一种美玉。曙光寒:早晨的阳光很冷。尽使:让。尽:全、都。短梦:短暂的梦。吟笺:写在纸上供吟诵。好怀:好的情怀。休:不要。减:减少。中年:指人到中岁。 【赏析】 此为作者淳熙八年除夕所作,是一首咏物抒怀词。 上片写夜将尽时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地点,“绛烛”照“纱”
忆旧游 记襟分辽月,鬓染吴云,十载犹赊。老向江南住,把莫愁故里,当作侬家。青山待人情重,留与共烟霞。看转烛人情,抟沙世事,且伴梅花。 独立水云侧,似信天翁乌,饥守苍葭。没个消凝处,倚东风一笛,自遣生涯。平生不愿枯寂,冷处亦清华。正怕作愁吟,郊寒岛瘦谁效他。 注释: 1. 记襟分辽月:指怀念家乡的月色,“襟”是襟怀,“分”是分辨、区分。 2. 鬓染吴云:形容年华已逝,头发染上了吴地特有的云雾色彩
【赏析】 《清平乐·又》是一首描写春天风光和抒发伤春感慨的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翠樽红炬”二句。点明送年华去,说明这是一次送别。“听尽邻娃欢笑语”,表现送别的场面热闹。“好”,即“何妨”、“不妨”。这两句说:送别时听到邻居小孩的欢笑声。这两句以轻松的笔调写出一个欢乐、轻松的气氛,与前面所写的送别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春风又到人间”二句。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