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燮
【注释】 ①浮梅槛:指梅花盛开的栏杆。 ②相缱绻:彼此依恋。 ③学句:学习诗句。 ④墨欹倾:墨色倾斜,即笔势不稳,形容写诗时笔力不集中。 ⑤高歌低唱两分明:一边唱高调,一边唱低调。 ⑥双桨复双声:桨声和歌声相互应和。 【译文】 略费商量情意缠绵,频频挑动纤指轻轻,嫩涂学句太痴生,湖波看动荡,赢得墨欹倾。小叠吟笺携手坐,青山红袖多情,高歌低唱两分明,移舟杨柳下,双桨复双声。 【赏析】
【解析】 本词作于作者被贬途中,是一首怀乡伤时之作。词人以“三月十九日”的春光为背景,写自己对故乡和旧国的感情。上片先描绘明媚的春景,再抒发思念故国的深情;下片写自己对亡国之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 浪淘沙 · 令别苏州,在汽车中作,是日为三月十九日 大好艳阳天。春在谁边?闲花野草不胜妍。 蓦地呜呜声里听,何处啼鹃? 令我思绵绵。旧恨重牵。 回头山色总堪怜。肠断甲申亡国泪,都化愁烟。 浪淘沙
【注释】 1. 喜:喜爱。团圆:团聚。题寄尘所著弱女飘零记:寄给尘所写的《弱女飘零记》。寄尘,作者的字。弱女飘零记:是一首描写弱女子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作品。弱女,指受压迫的妇女。飘零,指流落他乡。 2. 偶然相聚:由于命运的安排,才偶然相聚。 3. 生死恩情:指夫妻或情侣之间生死不渝的情意。恩情,恩惠和情意。 4. 鹣鹣鲽(dié)鲽:传说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名,这里比喻夫妻。鹣鹣,形似鸳鸯的海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然后根据要求圈出关键句子,分析意象特征,把握意境特点。此诗前两句是说词人倚着石子浮梅再泛图,颇饶佳致,我也就随声附和;后两句写与词人携手西湖一再游,波双注,人坐木兰舟。“西湖”“再游”“波双注”等意象,都表现出了词人对西湖风光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我依着石子浮梅再泛图,颇饶佳致,我也跟随着声调附和。
【注释】 心岫:词人名。倚调题石子浮梅:以“倚声”为题,即依声律填词。石子浮梅:指梅花。再泛图:指画梅花的图。孤山:在杭州西湖中。万树开:万棵树开放了梅花。一如相识,一一点头来:好像和谁认识,都一个劲儿点头欢迎。 【赏析】 这首小令写的是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开头两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开放,把梅花喻比作美人,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梅花盛开的景象。接着写梅花开放时,诗人站在岸边观看
【注释】 1.“图”:指石子浮梅图画。 2.“颇饶佳致,余亦继声”:意思是说这幅作品颇有特色,我也能效仿着写出新的词作。余:我也。 3.“湖山梦不孤”:意思是说我在湖山之间徜徉的梦境永远不会孤独。 4.“忘机侣”:意思是说鸥鸟与我结为忘情的伴侣。 5.“惯相呼”:意思是说鸥鸟总是习惯地和我相互呼唤。 【赏析】 此词是作者依题写就的一首咏物词。上片写石子浮梅图。下片写与鸥鸟结伴共游湖山的闲适生活
【注】惜分钗:旧时夫妇离别,常以玉钗相赠作为纪念。桐阶响:指秋天的桐木阶上落叶的声音。两君:《汉书·张敞传》载有“君为廷尉,幸得事两君”之句,故此处泛指朋友。眉痕约:指女子留眉形作为定情之物。鬟(huán)痕薄:指女子梳发结发为髻的样式。烟波咫尺都成错:意思是距离近得像在咫尺之间,却感觉像是远隔千山万水一样。妙容光:形容女子美貌。佳人:美人。膏沐犹芳:指女子的香泽如初,美如当年。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把握其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此诗的首句“情无奈”点出作者心中无尽的愁恨和悲哀。第二句中“如尘”,写出世事的无常、世事之易变。第三句中“梦过”写出了李煜对往昔繁华的怀念,“晚风”“朝雨”,写出了他内心的忧愁和哀伤。第四句中“此境怎能禁”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也表明他内心无法排遣的忧愁和悲哀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道题目考核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浏览全诗,把握诗意,注意选项与原诗是否相符,然后逐句对照理解诗意,并按要求作答。此题的考点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一剪梅 ·
丑奴儿令游留园 沧桑变换寻常事,昔日刘园。今日留园。多少门前车马喧。 衣香鬓影匆匆见,人自销魂。我自惊魂。水阁台廊总梦痕。 注释: 1.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 寻常事:平常的事。 3. 昔日刘园:指过去的刘园。 4. 今日留园:指现在的留园。 5. 衣香鬓影:形容女子穿着华丽衣服,头发梳妆整齐的样子。 6. 人自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