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震
甲午除夕登台北城楼瘴外日光芒角动,残年出户昼常阴。 寥天有此登高兴,暮雨飘残隔岁心。 役役谈兵清议在,冥冥入世几人深。 迷离爆竹千家晚,针孔光阴耐苦吟。 【注释】 甲午:指1874年(光绪十年)。台北城:位于今台湾省台北县。瘴:南方湿热之地。 光:光明。角:角落。动:闪烁。 残年:残年之末。出户:走出门外。 寥天:辽阔的天宇。登高兴:登上城楼时感到心情愉悦。 冥冥:昏暗。入世:进入人世。 迷离
【注释】 重过:又一次经过。 湖阴:地名,在今湖南省岳阳县西洞庭湖北岸。 薜萝:香草名,这里指垂柳。 风月:风景和月光。 蹉跎:虚度时光。 孤城:荒凉的城。 混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著悲歌:唱悲歌。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流寓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时。诗人重经洞庭湖畔旧地,感怀昔盛今衰,抒发了对国事家忧的无限忧虑之情。首联点明题意“重过”,交代了游历的时间
【注释】 (1)自浮沧海送残阳:诗人乘船从厦门出发前往台湾。 (2)渐觉闲身人莽苍:渐渐觉得身心都变得空旷了,仿佛进入了茫茫的荒野之中。 (3)一掬酸辛成独往:一捧酸楚的辛酸,独自踏上旅途。 (4)无边天水共微光:无边无际的天地与水中微光相映成趣。 (5)风樯隐隐开元气:风帆在微微地晃动。 (6)朔雁声声吊战场:北归的大雁发出凄厉的叫声,好像在哀叹着过去的战场。 (7)凄绝一更初魄语:深夜时分
【注释】 下界:指人间。三千劫:佛教认为,世界有三大劫,每一大劫有三千大劫。后泛指极长的时间。 性情:性格。 史隐:史书中隐秘的事情。 忧患:忧愁和祸患。 厌闻:厌倦听。 乱角:扰乱的音调。 看月生:望着月亮出升。 歌哭未终人事改:歌和哭还没有唱完,世事已经改变。 百无成:什么都做不成。 【赏析】 宋燕生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诗人。他的诗多写世态炎凉,反映人民疾苦
【注释】 甲辰: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天童山:在浙江。寄禅长老:即寄禅寺的僧人,名不详。不遇留赠二首:诗作中“不遇”与第二首诗中的“不逢”意思相同,都是未遇见的意思。 【赏析】 《甲辰六月十六日登天童山访寄禅长老不遇留赠》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诗以议论入诗,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命运、佛理等的思考。全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
诗句:我生兀兀且自保,但到酒边皆泪痕。 译文:我一生默默无闻地活着,只有在醉酒时才会流泪。 注释:兀兀:形容孤独无助,无所依靠的样子。大计:重大的决策或计划。清时:指清明的时代或时期。雨乱翻:形容大雨倾盆,波涛汹涌。忘言:忘记言语,表示无言以对。宁能相对与忘言:意思是说,即使不能面对面交谈,也宁愿选择沉默,不再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赏析
【注释】 相逢且各开怀抱:相逢,指作者与宋燕生相遇。开怀抱,敞开胸怀。涕泪乾坤百事艰:指人生百态艰难。 悱恻养成真气节:指在困苦中培养出坚贞的气节。 沉吟莫负好江山:指珍惜美好的山水风光。 情深枉自伤哀乐:指因情而悲伤或快乐。 物竞何从辨圣凡:指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如何分辨是非贤能。 我自支离托人海:指我像支离破碎的东西一样,寄居在这纷繁的人世间。 介乎才与不才间:介于才华与平庸之间。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及赏析诗句的能力。此题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赏析”,即分析诗的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情感,然后指出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或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侧身惊见孤飞鸟,落日无根大地悬”,意思是看到一只孤独的大雁从天而降,落日没有根,悬挂在天地之间。这两句诗是写景,描写了大雁飞翔的景象。“原野高寒愁集霰”,意思是在原野上,高寒之地,雪霰聚集,愁思萦绕。这两句是说
【注释】 和李公子经迈:应和李氏之子(李经迈)的诗。 相看谁挟幽并气,极盛门才有递增。 看谁有像幽州、并州的气势?极盛的门庭才会有增长。幽州、并州是古代地名,这里指北方。 当户河流风㶁㶁,隔年人到雨腾腾。 河上的风吹拂着门户,隔年的雨水淋湿了大地。㶁㶁形容风势很大,腾腾形容大雨倾泻。 君家忧乐关全局,天下低徊想中兴。 你的家事忧乐牵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天下百姓都在盼望中兴。 近事忽堪横涕泪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登厦门南普陀和易实甫原韵乙未》。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登临初见海嵯峨,回望神州感逝波。 注释:在高处远望,海浪汹涌,山峰起伏,景色壮丽。我回头望向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充满了感慨,感叹时间的流逝。 坐久自疑趋大壑,再来应恐泣磐陀。 注释:坐在高处,我怀疑自己是否已经来到了深渊之中。如果我再次来到这里,恐怕会因为悲伤而哭泣。 愁边草树天风急,泪眼乾坤落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