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习经
【注释】 著书无一字:指写诗没有一句。 揽鬓有千丝:形容头发因愁绪而凌乱,如千根丝般纠缠不清。 似尔沉吟意:像你那样沉思的样子。 真成岁月驰:真的被时间所抛弃。 馀花犹窈窕:剩余的花朵依然娇小、优美。 飞燕故差池:飞燕(即王昭君)当年出塞时,曾误落匈奴,后被汉元帝召还。这里比喻王昭君的美貌与命运。 又是春芳晚:又是春天的花儿已经凋谢了。 青云那可追:高远的蓝天哪能追逐得上呢? 【赏析】
江孝通归里二首 此日饮归客,前期送逐臣。 眼看不得意,相顾各沾巾。 莽莽春无主,凄凄去所亲。 未应从屈贾,歌哭损天民。 注释: 1. 江孝通归里二首:《江表四贤图》中收录了“江孝通归里”的画作,所以后人将这首诗题作《江表四贤图》。 2. 此日:今天,这一天。 3. 饮归客:指归家的人。 4. 前期:古代官员出行前要祭拜,称为“前期”,这里指送别。 5. 不得意:不得志,没有取得成就。 6.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然后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句意思,最后结合全诗主旨进行赏析。“蝶粉轻难触”,蝴蝶的翅膀沾上了花粉就难以拂去;“龙香瘦自持”,龙涎香在香气中保持了瘦长。这两句是说:蝴蝶的翅膀沾染上花粉便很难抖落,而珍贵的龙涎香则在浓郁的香气里依然保持着它那瘦长的形态。诗人借物喻己,说自己虽身处逆境,但志气不衰,仍想努力振作。
注释: 乙未二三月间,即乙未年二月或三月。 六首:此诗为组诗,共六首。 太息谁相语:长叹无人可以交谈。 搔头空弄姿:搔头摆弄发式,徒然地表现姿色。 却看明镜里:回头看照镜子。 讵(jù)是还山期:哪裹是回家乡的日期?讵,岂。 迟暮畏将及:衰老害怕将要到来。 芳情空尔为:徒有的情感。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 兰叶:指兰花的叶子,常用以比喻君子之德。 慰相思:安慰彼此的思念。 赏析
乙未二三月间六首 病起掩关坐,相存人未曾。 不眠听夜漏,残渴饮春冰。 著录参中垒,抽琴叹广陵。 故园芳草色,惆怅已层层。 【注释】 病:疾病,指久病在床。乙未:唐穆宗年号,公元826年。二月:农历二月。 掩关坐:关闭门户,坐在屋内。坐:坐卧。 相存:相互照应,互相照顾。人未曾:没有人在身边。 不眠听夜漏:睡不着觉,夜里听着滴答滴答的计时器声。夜漏:夜间计时器。 残渴:口渴。春冰:春天的冰块
【注释】 1、无憀(én,闷):心绪烦乱。 2、恨:遗憾。 3、惜别复伤春:既惜别又伤感春天将去。 4、欲织红鸳锦:想要织成红色的鸳鸯锦缎。 5、镂绿玉尘:雕刻绿色玉石的灰尘。 6、扣云通一语:叩问天空说一句话。 7、烧烛灭孤颦:烧着蜡烛遮住独自皱眉。 8、虚负瑶华梦:白白空负了美好的梦想。 9、年年芳意新:每年有新的芳香之意。 【赏析】 《昔梦四首》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怨的抒情诗。诗人在离别之际
诗句释义 1 昔梦四首:这是第一首,诗名“昔梦”,可能是回忆过去的经历或梦境,而“四首”则表明这首诗共有四句。 2. 忧患浮生事:这里的“忧患”指的是生活中的忧虑和困苦,“浮生”即人生如浮萍般短暂,“事”则是生活中的种种经历。 3. 还来读道书:表示作者在经历了生活的忧患后,选择回归自然,读书以求精神上的慰藉。 4. 银灯消昔梦:使用“银灯”象征夜晚的灯光,可能指读书时的照明
【注释】 乙未:年号,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07)。 迟迟:慢慢地。 许尔长:让你长久地。 微歌:小曲。 薄醉:浅醉。 从年少:指年轻的时候。 【赏析】 《乙未二三月间六首》是唐代诗人元稹的组诗作品,这是其中的第四首。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春日黄昏时,独下感伤之泪,并惋惜往日青春不再、花花草草已失去往日的繁茂香气。整首诗歌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和无奈之情。 “春日迟迟夕
【注释】 1. 白马:指代骏马。骊驹:一种古代的驾车马匹,此处比喻为贤能的人。垂垂:下垂的样子。玉鱼:指代玉制的鱼符、信物。古代用玉作为信物,故称玉鱼。倒玉鱼:形容马鞍上插满玉饰,犹如倒置的玉鱼。 2. 后门:指家门。花月散:指春夜花灯初放,月光如水,映照在花木之间,如同散落一般。 3. 浊水清尘感:比喻世事纷乱,人世沉浮,令人感慨不已。 4. 凄馨艳怨图:形容女子哀怨之情。 5. 未愁芳物尽
孔雀西飞月满楼,露丛烟草是今秋。 严城清角呜呜咽,独夜幺弦瑟瑟愁。 不信端居劳梦想,未应暂动又还休。 银河浅浅流云媚,猛省星期过女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