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灿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秋到黄昏最寂寥。凤胫频挑。鹊脑频烧。玉人孤坐按秦箫。 - 诗句1-4 秋到黄昏,形容秋天傍晚时分,天色渐暗,万物凋零;寂寞无声,形容环境的寂静和人的孤独;凤胫(凤鸟的长腿),比喻女子的纤长双腿;频频挑起,形容频繁的动作或动作的频率;鹊脑(喜鹊的头饰或羽毛),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发饰;玉人(美丽的女子)孤坐,独自坐在旁边;秦箫,一种古代的乐器;曲点红幺
【诗句】 据胡床、深林独坐,微茫天色催暮。 碧云几叶流无影,窣地感秋成悟。 秋有语。 道还叩骚人、识我家何处。 君应不误。 想篱豆花边,凉蝉声里,依约认前路。 凄凉意,不数庾诗江赋。 天然空外琴趣。 怅伥我亦悲秋者,忍掐檀槽遗谱。 拚睡去。 枕半榻明蟾、梦与秋同住。 玲珑窗户。 正露沁莲池,夜深人静,花气冷如雨。 【译文】 据胡床、深林独坐,微茫天色催促黄昏。 碧云几片飘过,没有留下踪影
【注释】无情燕嘴衔花去。多情蛛网黏花住。去住总销魂。红巾凝泪痕。水晶帘押静。寒浸春人影。新恨压眉头。娇波横不流。 【赏析】这首词是一首咏人抒情词,通过描写一位少女的容貌、服饰以及她的举止和神态,来刻画这位少女的娇媚动人之态。全词以"无情"与"多情"作比,将她与燕子、蜘蛛相比喻,突出了她的娇美动人
满江红·寒夜感怀和谔斋舅氏韵 《满江红·寒夜感怀》是宋代词人刘克庄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上片追忆往事,抒发感慨。下片写自己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并表达了对当世文士的不满。全词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寓意深刻,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名利所动的精神境界。 一梦黄尘,人世事、随他翻覆。 君不见、香桃自笑,风桐自哭。 尽有热肠堪任侠,惜无媚骨能谐俗。 看容颜、强半为愁销,秋眉绿。
【解析】 此词写泊枫桥时的所见。首句写景,“微云”“菰蒲”等物象,烘托秋日的萧瑟气氛;二句用拟人手法,将晚霞比作画家,把林影和潭痕作为画布上的颜料,使秋光更显绚丽多彩;三句写行踪无定,扁舟泊在沙渚,有孤雁南飞之慨,又似羁鸟恋树,有思乡之情;四句写芦花深处鹭鸶栖息,又有归巢情深之感。五、六两句写景,点出时间是傍晚。七句化用谢娘眉妩的典故,暗示词人对佳人的怀念之情;八句写夜幕降临,弦歌之声不绝于耳
诗句解读与译文: - "双调望江南": 这四个字是诗歌的体裁说明,表明这是一首遵循中国传统词调的作品。望江南是词牌名,通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思乡之情等主题。 - "秋如梦,一院雨帘纤": 此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如同梦境一般,整个庭院中被细雨笼罩,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纤”在此处形容雨丝细腻而柔和。 - "亚字阑干之字路": “亚”在这里可能是指“亚步”或“徘徊”,意为漫步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的上片写女子相思之苦。下片抒发女子愁思。全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少妇孤寂凄清的内心世界。 「腰围减」,瘦了。 「芳思」即芳香的思念,指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销磨」消磨掉。 「白纻单衫裁却月」,月,指明月。白纻单衫裁却月,意思是说:我裁制了一件白色的单衫用来遮掩我的月色般的容颜。 「红盐怨曲唱回波」,回波,水波。红盐怨曲唱回波,意思是说
思佳客 七宝灯前卸翠翘。 更更更漏可怜宵。 三分华月芙蓉馆,一水明星乌鹊桥。 栽恨叶,种愁苗。 绿窗拥髻倩魂销。 他生愿化无情树,不宿青鸾宿伯劳。 注释:在七彩斑斓的灯火下摘下了装饰着翠鸟羽尾的头饰。夜深人静,更漏声声传来。三成华美的月色映照着芙蓉宾馆,一汪清澈的银河倒映着乌鹊桥的影子。我栽种了恨和愁,它们在绿色的窗户下生长,倩影依依,令人魂销心碎。如果来世能化作一株无情之树,宁愿不与青鸾共宿
【注释】: 1. 少日词场:年少时参加诗词比赛。 2. 挥彩笔、云蒸龙变:挥动着五彩的画笔,如同云雾中腾起的祥龙一般变幻无穷。形容文思敏捷,才华出众。 3. 曾记得:曾经记得。 4. 梦中拜赐:梦中得到皇上的赏赐。 5. 玉坻金砚:指珍贵的文房四宝中的玉石和金制成的砚台。玉坻,即山名;金砚,即金质的砚台。 6. 书上欲摩乌集阙:书桌上仿佛要摩挲着乌鸦头饰的玉简,意指对文章精雕细琢至如玉般温润
蕉庵蟋蟀声起。 在清闲中,未到寒时,已感凉意。 刻意悲秋而秋不悲,为何要为秋天憔悴? 暂且领略露水和烟雾的美景,正是桐树阴下院落里垂帘遮地。 雕花的大梁静悄悄,燕子归来了。 高楼四面山光中。 又何必开宴赏月,有烛奴、灯婢相伴? 消遣闲情没有长久之计,顺其自然,放浪形骸即可。 尽数翻阅艳词香笺, 半窗眉月影转,藤床倚月花下睡。 喜悦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