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如雾。
送晚来几点,菰蒲凉雨。
林影皴红,潭痕渲翠,做弄秋光如许。
怅行踪无定,系一叶、扁舟沙渚。
谁相伴,有芦花深处,一行眠鹭。
凝伫。
天已暮。
露柳霜莲,秋满枫桥路。
弦响枨枨,蜡光隐隐,隔院谢娘眉妩。
歌声留不住,又化作、水烟飞去。
凄凉意,算者般情味,彩毫难赋。

【解析】

此词写泊枫桥时的所见。首句写景,“微云”“菰蒲”等物象,烘托秋日的萧瑟气氛;二句用拟人手法,将晚霞比作画家,把林影和潭痕作为画布上的颜料,使秋光更显绚丽多彩;三句写行踪无定,扁舟泊在沙渚,有孤雁南飞之慨,又似羁鸟恋树,有思乡之情;四句写芦花深处鹭鸶栖息,又有归巢情深之感。五、六两句写景,点出时间是傍晚。七句化用谢娘眉妩的典故,暗示词人对佳人的怀念之情;八句写夜幕降临,弦歌之声不绝于耳,但歌声最终化为水烟消散,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之意;最后两句以“彩毫难赋”收尾,表明词人难以尽抒其内心的情感。

【答案】

①“喜迁莺”是词牌名。②“泊舟枫桥”是题目,即词人停船在枫桥的情景,也是全词的内容所在。③“微云”“菰蒲”“凉雨”,是本词描写的主要景物。④“林影皴红,潭痕渲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枫桥秋色之美。⑤“怅”指遗憾,“行踪无定”指漂泊不定的生活态度,“系一叶、扁舟沙渚”是说扁舟泊在沙洲上,有羁旅漂泊之意,也有思乡之情。⑥“谁相伴,有芦花深处,一行眠鹭”一句,既写出了芦花丛中鹭鸶的静态美,也暗含着词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思念之情。⑦“凝伫”二字,既写出了词人凝神伫立的动作,也表现了他对枫桥美景的欣赏之情。⑧“天已暮”,既是时间上的描述,又为下文的抒情作了铺垫。⑨“露柳霜莲”两句既描写了晚秋季节的景物,又渲染了凄冷的气氛。⑩“弦响枨枨,蜡光隐隐”两句既写出了枫桥夜宴时的音乐声和烛光,又表现了宴席的热闹场面。⑪“隔院谢娘眉妩”一句既交代了宴席的具体位置,又暗指了宴席上的歌伎。⑫“歌声留不住,又化作、水烟飞去”,既写了词人的遗憾之情,又表现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⑬“凄凉意,算者般情味,彩毫难赋”一句,既写出了词人的内心感受,又表现了词人的艺术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