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仁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望极模糊古树林,弯弯溪港似难寻。” - 注释:望着远处,树木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仿佛是一片古老的树林。弯曲的溪流和港口似乎难以寻找。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夜晚行走时的视觉模糊感,强调了乌镇夜晚的宁静和深远。 2. “荻芦花重霜初下,桑柘阴移月未沉。” - 注释:荻苇和芦苇上的雪花很重,而霜降刚刚开始。桑树和柘树的影子随着月亮的移动而移动,但月亮还未完全沉没。 -
【注释】 1. 瓜洲:今江苏扬州市南,长江北岸,古称瓜埠。 2. 阻风:受阻于江上。 3. 未许放归船:不放我回船。 4. 借得僧房半榻眠:在寺庙借来一张床睡。 5. 落雁影:大雁飞翔时影子落在帆脚之外。 6. 怒涛声到枕头边:汹涌的波涛声传到枕边。 7. 黄芦叶底秋将老:黄芦叶底下已是秋天了。 8. 白羽书:书信。 9. 病未痊:病还未好。 10. 传语将军多着力:请你多加努力吧。 11.
《行色》是宋代诗人司马池的作品,通过描写行人的行旅生活和神色心情,以及其中隐藏的冷漠凄凉的情感。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冷于陂水淡于秋: - 陂水:指(在今安徽寿县南)之水。相传为春秋人。 - 淡于秋:秋天的气息。 2. 远陌初穷到渡头: - 远陌:遥远的路。 - 穷:尽。 - 渡头:桥梁或河流的渡口。 3. 赖是丹青不能画: - 丹青:绘画用的颜料和工具,此处指代绘画艺术。 -
诗句如下: ```轻摇风桨过焦山,山色相留半日闲。 万顷月波秋雨后,一篝烟翠夕阳间。 城依铁瓮心尤壮,酒对金峰鬓惜斑。 愿得淮头来好语,吸江亭下且怡颜。 ``` 译文为: 1. 在秋风瑟瑟中,我轻摇着船桨,缓缓驶过焦山,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 2. 秋雨过后,万顷的月影和波涛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夕阳下,一篝烟翠如翡翠般闪耀。 3. 站在城墙上俯瞰,铁瓮城巍峨耸立
诗句:徽外琴声局外棋,此心能得几人知。 译文:窗外的琴声和棋盘上的布局,这心思能有多少人理解? 注释:徽外,指窗外;琴声,指弹琴的声音;局外,指棋盘上的布局。此心,指自己的心思;知,指理解。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琴声、棋局、琴声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他希望自己的心思能够被人理解,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失落感,让人不禁对诗人的处境产生共鸣
这首诗的原文和译文如下: 荷叶浦 小船摇荡水中央,喜得归程近帝乡。 秋与荻花俱淡薄,地名荷叶素凄凉。 几番来往人虽熟,两月奔波话更长。 巡检不知何日满,一堤衰柳对夕阳。 注释: - 小船摇荡水中央:描述小船在水上摇曳的情景。 - 喜得归程近帝乡: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回家的喜悦。 - 秋与荻花俱淡薄,地名荷叶素凄凉:描述了秋天和荷花的颜色都显得淡薄,地名的荷叶也显得有些凄凉。 - 几番来往人虽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出陆》。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出陆:字面意思是“离开陆地”。这里可能是指诗人从陆路出行,准备前往目的地。 2. 吴陵咫尺是惟扬:吴陵指的是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而扬则可能是扬州,这是古代的一个地名。咫尺是指非常近的距离,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指从苏州(吴陵)到扬州(惟扬)的距离很近。 3. 徒步方知去路长:徒步行走才能真正体会到旅途的漫长和艰辛
注释: 青旗猎猎的村庄,还是水乡的景致。 人已经七十岁但头发还没有变白,山没有那么多树木叶子也还没有黄。 稻田里月亮照耀着家家户户的酒,简陋的茅屋中传出阵阵清歌。 满地都是菊花秋意渐浓,我客居他乡心怀惆怅。 译文: 青旗猎猎的村庄,还是水乡的景致。 人的年纪已经到了七十岁,可是却还没有白发。 山峦上没有那么多树木,树叶也没有完全变黄。 稻田中明月照耀着各家各户的美酒,简陋的茅屋中传出阵阵清歌。
译文: 阃帅差夫欲求太平,浚河刚完又修城墙。 挑泥铲土没有休息日,失业的妻子孩子叹息声。 两个布衫寒透骨髓冷,半盂蒸饭冷无羹。 何时一统江山结束,只向春天的田地上雨天耕作。 注释: - 民夫:古代指从事土木工程或劳役的人。 - 阃帅:指地方军事统帅。 - 浚河才了又修城:意为刚刚疏通了河流,又要开始修建城墙。 - 挑泥锹钁:指挑水和搬运建筑材料的工作。 - 失业妻儿有叹声:因为工作而失业
【解析】 此诗是诗人在湖州时所作。全诗以“别朱冷官”开篇,点明题旨,接着写自己的宦游经历,中间四句分别写了与好友的交往、思乡之情和友人的劝酒之词,末两句则抒发了归隐之意。 【答案】 (l) 客中奔走易蹉跎:指在外做官,为仕途而奔波忙碌。 (2) 学馆痴留月又过:说自己在书院苦读,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 (3) 橙蟹醉斟知己重:指自己因与朋友相聚而高兴得喝得大醉。 (4) 莼鲈乡话忆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