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 异哉宗子孝,亲疾远关心。 每念痛大小,因知疾浅深。 贤者的孝顺,是二百四十次的契约; 宗族中的长子对父母孝顺,父母生病却远离家乡来关心。 我每次想到父母的痛苦和忧虑,就知道疾病轻重的程度
【注释】 贤者:指孝子。 ②痛殊未易忍:痛苦之深难以忍受。 ③绝不一呻吟:连一声呻吟都不敢发出。 ④岂复:难道再,哪能。 ⑤惟愁戚母心:只是担忧母亲的病情。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孝子对母亲病重时的悲痛心情的诗。首句写孝子对母亲之痛的深切感受。次句写因哀痛而不敢呻吟的情状。三、四句写为母亲的疾病忧虑和担忧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充分表达了一位孝子在母亲病重时那种痛不欲生的心情
注释:贤者孝顺父母,二百四十首诗歌。 干禄是养家糊口,资身是安身立命。 珍肴和白粲,虽然美味,但只是食物而已。 赏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孝道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而追求名利地位并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要,也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所以,他主张人们要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用心去关爱他们,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孝道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常规题型,解答时可结合原诗内容理解。此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解释诗句的内容或意思; (2)分析诗人的情感,注意要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平经历以及注释中提到的背景等来分析; (3)赏析句子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特色。 “贤者”二句:贤者用尽孝心,为母亲服丧二百四十天,这实在是过于厉害了。 “酷矣”“奇哉”二句:贤者持杖痛哭流涕,哀伤之极
至老能无倦,真为善事亲。 叔褒非佞者,何事拜邻人。 注释: 1. 至老能无倦:直到老年还能保持不懈的努力。 2. 真为善事亲:真的在对父母行善。 3. 叔褒非佞者:叔叔表扬的是真正有才能的人。 4. 何事拜邻人:为什么要尊敬邻居。 赏析: 林同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褚德逸》表达了一种对老年人深深的敬意和爱。诗中描述了一位贤者,无论年纪如何,都保持着对亲人的关怀和爱护,从不懈怠
诗句:能感猛鸷类,都无搏噬心。 译文:我能感知到野兽的凶猛,心中没有搏斗和杀戮的欲望。 注释:猛鸷(zhì):凶猛的野兽。搏噬(shì):搏斗、攻击。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家族责任。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野兽共处的情景,展现了他能够感受到野兽的凶猛,但他心中没有搏斗和杀戮的欲望。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与朋友一同游玩,来到鹿和虎的地方,与鸠和鹰共同宿营的生活乐趣。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
注释:孝顺是贤者最重要的德行,我写诗来表达我对孝的理解。 尽弃平生物,惟赍一孝经。 尽弃其他一切,只携带一部《孝经》, 死犹不忘孝,临没苦叮咛。 即使离世,也要牢记孝顺,临终时还再三叮嘱。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孝道重视的诗歌。诗人通过自己的理解,认为孝顺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德行。他不仅在生前践行孝顺,甚至在去世后仍然不忘孝顺,这体现了他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孝道的尊重和追求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贤者之孝,是指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契:契约。 忍向父母墓,前头裸袒耕:意思是说,我忍住悲伤,面对父母的坟地,赤着上身耕种田地。 农时每束带,犹自泣原平:意思是说,到了农忙的时候,我总是系着腰带,哭泣着回到原平县。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制布裘》诗中的一部分。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个孝子在农忙时节仍然不忘祭祀父母,赤着上身辛勤劳作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孝子的形象
诗句原文 不辞身作质,只为母须羊。此日江州牧,当年买德郎。 译文注释 不辞身作质,只为母须羊。此日江州牧,当年买德郎。 不辞身作质,只为母须羊。此日江州牧,当年买德郎。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同所作的一首《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桓冲》。诗中描绘了一位大孝子桓冲为了孝敬母亲,不惜将自己作为质押,只为了能够为母亲购买一只羊,体现了他深沉的孝心。而当他成为江州的牧守时,回想起过去的艰辛付出
【注释】 ①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指《孝经》中关于孝的论述。②契:指《诗经·大雅·抑》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此处指儿子对父母应尽的孝敬和责任。③得死所:即“得其所”,意思是死后安葬在好的地方。④儿岂望生存:意思是儿子不期望活着。 【赏析】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这是一首表现儿女对父母的孝顺之情的诗。诗的前两句说:虽然父辈已去世,但作为子女的我们却不会因为希望他们能活着而违背他们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