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同
【注释】 “甘同”是《论语》中子夏的字。“妻菜茹”即吃蔬菜。“极奉”指尽心侍奉。“时人笑”指众人讥讽他,认为他像古代的愚孝者那样过分地奉承母亲。“脂膏”代指食物,这里用来形容母亲的恩情,不劳而得。 【译文】 贤者的孝行有二百四十几首诗来赞美, 甘同侍奉母亲就像吃蔬菜一样无怨无悔, 尽心竭力奉养母亲,即使别人耻笑也不改变初衷。 【赏析】 这首诗是《孝经》的序言。作者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一个观点
第一首: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 贤者之孝,百二十首,此第二也。 日常供鲤鲙,旦辄汲江流。 常日供给鱼鲙,每日早晨,便取江水烹食之。 儿溺言游学, 儿子溺水时,说要去游学求学。 妻还感遗羞, 妻子归来,觉得丈夫去游学而自己在家,很羞愧。 注释: 贤者之孝:指对父母的孝顺。 二百四十首契:这里指的是“二十四孝”中的第24则故事,讲述了曾子在母亲去世后,为报恩养亲的故事。 汲江流:从江里取水来煮食。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 中人持被覆,尚得帝恩深。 子职竟何是,终求慰母心。 译文:中人拿着被子来覆盖他,仍然能获得皇帝的恩深。 儿子的职责是什么?最终寻找安慰母亲的心灵。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同的作品《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中的一句。诗中通过描绘中人持被子为儿子覆盖的场景,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孝心和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孝道观念,即子女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以孝顺父母为首要任务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 长沙有孝子,姓字死犹香。 料得郡举首,他无人敢当。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这是宋代诗人林同的诗作。 长沙:指地名,这里指的是长沙这个地方。 孝子:对父母尽孝的人。 姓字死犹香:意思是即使去世了,其名字和品德依旧芬芳(比喻其品德高尚)。 料得郡举首:推测自己能够被选为郡中的官员。 他无人敢当:其他人都不敢担任这个职位。 赏析:
注释: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贤者的孝顺,共有二百四十种方式。 挽车极劳苦,逃贼最间关:拉着车子非常辛苦,逃避贼人时最危险。 太息江巨孝,能为人所难:感叹江巨的孝顺,能为人所难以做到。 白话译文: 贤者的孝顺,共有二百四十种方式。 拉着车子非常辛苦,逃避贼人时最危险。 感叹江巨的孝顺,能为人所难以做到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泰伯》是宋朝诗人林同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泰伯的敬仰之情。以下是诗句、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 - 史以泰伯比,斯评恐未真 - 诗句:史书以泰伯为例,这个评价恐怕不真实。 - 译文:史书用泰伯作为例子,这样的评价恐怕是不真实的。 - 注释:这里指的是史书将泰伯与司马迁相提并论,而司马迁的《史记》中关于泰伯的描述存在争议,因此史书的评价可能并不可靠。 - 我知东海意
诗题: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 贤者之孝,乃百代不易之美德。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赞颂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诗人通过对孝道的赞美,表达了对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和注释,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孝道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玺书来万里,鼎足许三分 - 意涵:这里用“玺书”象征着皇帝的命令或圣旨,而“万里”则表示距离之远
诗句: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 天性生虽具,人伦教可无。往哉亲父子,汝契作司徒。 ``` 翻译: ``` 这是林同的诗《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诗中的"天性生虽具,人伦教可无"表达了孝顺不仅仅是天生的义务,而更是一种通过学习、教育来培养的美德。"往哉亲父子,汝契作司徒"则描绘了一幅父亲教导儿子的场景,强调了教育和传承的重要性。 注释: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契: 功臣三十二,佩剑蔼云台。 第一人知否,曾为孝母来。 译文: 功勋卓著的将士有三十二名,他们佩剑威武地守卫在高高的云台上。 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们当中有谁能知道其中的故事呢?曾经有一个孝子为了孝敬他年迈的母亲而放弃了自己的一切。 赏析: 本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对功勋卓越将领的描写,引出了一位默默无闻的孝子形象。通过“功臣三十二”这一数字
注释: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契向来父学显,别自以家名。 不是能传业,如何著孝声。 赏析:此诗表达了对贤者的赞美。诗人认为贤者之所以受到人们尊敬,是因为他们的德行和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家族背景。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