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景衡
诗句解析 末学纷纷只是夸,孔颜门户本无遮。 - 注释:学者们纷纷夸赞,孔子和颜回的门庭本不应有遮挡。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学者们的批评。他讽刺了那些只注重表面荣誉,而忽略实质学习的人,认为真正的学问应该像孔子和颜回一样,是不求人知的。 农工商贾皆同气,草木虫鱼是一家。 - 注释:农民、工匠、商人、官员等都被视为同一类人,就像草木、虫鱼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 赏析
注释:凤凰山的岩石最棱角分明,十年间再次来到这里却只能勉强一登。怪的是在这岩石前竟然能感到寂寞,这还是因为近来失去了两位诗僧。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重登凤凰山的五律。诗人以“怪”字开篇,表达了自己对于凤凰山的独特感受,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凤凰山是诗人曾经游历过的地方,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在这里,诗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诗意,同时也体会到了岁月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
【诗句释义与译文】曾录新诗数百章,简编从此有辉光 —— 你曾经收集了许多新的诗歌,这些诗歌将会成为简编中的亮点。 当年俱是江边客,今日早为天上郎 —— 我们当年都是生活在江边的游子,如今却成为了天上的郎官。 竹叶一樽鱼似玉,梅花三弄月如霜 —— 用竹叶酒一杯,就像鱼儿一样晶莹剔透;用梅花三弄来弹奏乐曲,月光就像霜一样明亮清冷。 边城乐事还随分,莫教终朝有底忙 —— 在边城的生活里
注释: 崇国院,即崇福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十驾客,指诗人。陶潜字元亮,晋代人,嗜酒。惠远,即慧远,晋代僧人、道安弟子、庐山东林寺开山和尚,南朝梁时曾住此寺。《高僧传》载:“惠远常以道心自持,而性颇狂逸,每至讲筵经论,必以手打文义。” 译文: 群山连绵如龙盘踞,十驾马车的客人已散去。 嗜酒自愧不如陶渊明,过桥还要麻烦惠远先生。 赏析: 首句“群山尽龙蟠”,用比喻手法描绘出崇国院所在之地地势险要
这首诗是送给朋友廖用中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情的赞美。 首句“也知志业在诗书”,诗人首先表明了对廖用中心怀的理解和肯定,认为他的志向和成就都与文学有关。这里的“志业”指的是廖用中的学术和文学追求,而“诗书”则是他学习和研究的主要领域。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廖用中才学的赞赏,也为后面的诗句埋下了伏笔。 第二句“可是才高与世疏”,转折到诗人对廖用中个人性格的评价
【注释】 繁叔:即陈简斋,字茂叔,号溪堂。 子真、居士:作者的朋友,都是以山水诗著称的诗人。 横塘水:指横塘的山泉。 【赏析】 此为酬谢繁叔之和诗而作。 第一联:满眼喜色溢于眉间,谁怕老容颜上添霜毛? “明窗几净,白纸一张”,这是作者写诗时的环境,也是他生活清贫、志趣高雅的写照。这两句诗是说,我满脸的欣喜就像明亮的窗户一样,洁白如纸的宣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 第二联:何况有美酒佳肴招待客人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作答。“忆昔初辞九棘班,齐坛授钱气桓桓”意思是:回想当年刚辞朝中侍从之职时,齐王在太行山祭祀天地时颁赐钱物以示隆重,气势恢宏。“齐坛”,指太行山祭祀天地时的祭坛,是当时诸侯国的最高祭天场所。“边民惯见平安火”,意思是:边疆的百姓早就习惯了朝廷的平安,他们知道朝廷会派兵去平叛,因此
注释: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总是忙于追求名利,失去了本来的闲适与自由。 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更加觉得外面的世界遥远而陌生。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生活的理念。诗人认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忙于追求名利,失去了本来的闲适与自由。因此,他提倡要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本真。 首句“世涂足趋竞”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世态炎凉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认为
【注释】 再宿崇国院和前韵二首:这是一首酬答诗。能诗老工部,指杜甫;好锻狂中散,指李白。相望千载间,未觉风流远:杜甫与李白相距千年,却感觉不到他们的风采已远离。 【赏析】 此诗是诗人酬答友人的诗作。诗中赞扬了两位诗人的豪放不羁、潇洒风流,并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慕之情。 第一联:“能诗老工部,好锻狂中散。”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李白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
注释: 劲节风霜日:形容竹子在风中挺立,经受住了风霜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