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黻
【注释】 1.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这是作者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4)春,应中书左丞王文统之请所作的《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表达了自己崇尚古道,反对科举制度的态度。 2. 扶舆播清淑:指大地孕育出纯洁美好的品德。 3. 何代不毓才:无论哪个朝代,都有人才出现。 4. 森森万壑松:形容山中的松树郁郁葱葱,高大挺拔。 5. 盍厚拱把培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仙佛各有门,托言深入山” - 注释:仙佛各自有其修行的门径。 - 译文:仙佛各自拥有自己的修行方法与途径。 2. “一探寂灭宗” - 注释:探索寂灭宗的修行方式。 - 译文:深入探究寂灭宗的修行方法。 3. “一透铅汞关” - 注释:通过透达铅汞关来理解修行。 - 译文:通过透彻理解铅和汞的关窍来掌握修行。 4. “菩提悟非树,刀圭诧灵丹” - 注释
【注释】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十二:和,同“和”,应答。紫阳先生:朱熹的字号,这里指代朱熹。感兴诗:即酬唱之诗。 诗道发金石:诗的道理如同金石一样坚硬、不移。 世苦壁听讹:世上的人们常常把金石之声误听成瓦砾之声。 正色落刍荛:正直的品德如阳光般普照大地,像草上的露珠一样纯洁无瑕。 一掬真意多:一捧泥土中蕴藏着许多真诚的思想。 虚寂:空旷寂静。 天籁(lái lài):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
诗句释义: 1. 智巧役一世,往往悲古愚: 智慧和技巧统治了整个时代,但常常让古人感到遗憾。 2. 触蛮荣利场,白日事浮虚: 在充满财富和名利的场所里,人们白天忙碌而空虚。 3. 情流失固有,意骛希本无: 情感和欲望失去了其本质,追求虚无的理想。 4. 相与龙断登,独不捷径趋: 与众人共同攀越高山,却不走捷径。 5. 是非遂倒植,大道归糊涂: 是非颠倒地生长,真理被掩盖,真正的道理被遗忘。 6.
东都党锢祸,机阱深九渊。 【注释】:东都:指洛阳,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封其子刘强为梁侯,故以“梁”代指洛阳。党锢:东汉时期,因宦官专权,大批正直的士人被禁锢在宫里,不得为官,称为“党锢”。机阱:比喻险恶的环境和圈套。深九渊:比喻极其深重。 【译文】:洛阳因党锢之祸,险恶环境就像深渊一样。 【赏析】:首句写洛阳党锢之祸的严重性。洛阳因党锢之祸,险恶的环境就像深渊一样。次句写士人受到的迫害十分深重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对整首诗进行整体把握,从题材、主题、思想情感、手法技巧、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作答。然后抓住诗歌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在诗中所处的位置、通过诗歌的标题和注释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诗中的意象、意境进行分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圣人不可见,犹幸闻绪言”这两句诗
【解析】 “交游重金石”,意为交往中重视朋友的真诚;“里巷毋泛寻”,意为邻里之间不要随便结交;“胸中抱明镜,妍丑不相侵”,意为胸怀坦荡,对美丑都无所偏颇;“热交但以貌,冷交惟其心”,意为热络的朋友只看外表,冷淡的只看重内心;“势利易苟合,道义难力任”,意是说追求名利很容易苟合附和,坚持道义很难做到;“咏春发真趣,邀月开凡襟”,意是说吟诵春天能抒发真情实感,邀请月亮能使人心胸开阔。 【答案】
默观羲圣书,先天著复坤。 画画妙理具,森立河图文。 宇宙斡生意,日月宁辞奔。 乘承著不息,反穷性存存。 透彼名利关,洞此道义门。 用功不精密,频复何由敦。 注释:默观羲、伏羲和神农的典籍,领悟到宇宙万物运行的先验规律。画出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道理和法则,就像黄河之水文采斑斓,源远流长一样。宇宙间万物都在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太阳和月亮都不停息地运行。遵循着天道,就能达到永恒。突破名利的束缚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十三 注释:礼节和音乐调节性情,修养功夫贵在深思。 爱亲如冰履般深厚,报效世界如锦被裹身。 不要任凭忘记与助人,一敬就能收拢众人奔驰。 威仪使筋骸束缚,趣味使精神领受。 对比屋漏中的情景,森然若指的光明显现。 穷困还是通达由天分决定,灵光不要随着境遇改变。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礼仪和音乐修养的赞美之作。诗人通过“礼乐节性情”这一观点,强调了礼仪
【注释】: 紫阳先生:指宋代理学家张载。感兴诗:即感兴赋,一种以抒情为主的诗歌。二十首:二十篇诗。 至理根一初:最高的真理是“一”。精微实高广:精细微妙的真理是高远广大的。寄之形气中:寄托在人的形体之中。今来齐古往:从现在到古代都是一样的。众曜列太空:众多的星辰在太空中排列。环侍惟斗仰:环绕着太阳(太阳在天文学上称为“斗”星)而向它仰望。变化妙不测:变化是奇妙莫测的。虚灵本常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