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道发金石,世苦壁听讹。
正色落刍荛,一掬真意多。
众窍本虚寂,其如天籁何。
不悟康衢谣,不识黍离歌。

【注释】

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 其十二:和,同“和”,应答。紫阳先生:朱熹的字号,这里指代朱熹。感兴诗:即酬唱之诗。

诗道发金石:诗的道理如同金石一样坚硬、不移。

世苦壁听讹:世上的人们常常把金石之声误听成瓦砾之声。

正色落刍荛:正直的品德如阳光般普照大地,像草上的露珠一样纯洁无瑕。

一掬真意多:一捧泥土中蕴藏着许多真诚的思想。

虚寂:空旷寂静。

天籁(lái lài):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泉声等。

康衢谣(qiú yáo):平坦宽广的道路上传来的歌曲。

黍离歌:相传周朝大夫王实甫《西厢记》中有一首名为《黍离》,是一首悼念亡国之君的悲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朱熹的酬唱之作。朱熹认为诗有“理”与“情”两方面的内容,理是诗的内在内容,情是诗歌表达的情感。在诗中,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态度。

第一句“诗道发金石”,意思是诗的真理就像金石一样坚固不摧。诗人认为,诗是一种高尚的艺术表现方式,它所蕴含的真理是坚定而深刻的。这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崇高地位的认识。

第二句“世苦壁听讹”,意思是世间的人常常将诗中的美好声音误解为瓦砾之声。这句话揭示了社会上对诗歌的误解和偏见。这种误解源于人们缺乏对诗歌的深入理解,也反映了社会对诗歌的轻视。

第三句“正色落刍荛”,意味着正直的道德品质如同阳光般普照大地,如同草上的露珠一般纯净无瑕。这句诗赞美了诗歌中所体现的正直的道德品质。

第四句“一掬真意多”,意思是一捧泥土中蕴藏着许多真诚的思想。这里的“一掬”指的是诗人对诗歌的独特见解和感受,而“真意”则是指其中蕴含的真实情感和思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诗歌价值的高度认可。

第五句“虚寂”,形容空虚寂静的环境,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心境的平静和澄澈。诗人以“虚寂”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状态,强调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第六句“天籁”,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泉声等。这里用来形容诗歌中的美妙之声,强调诗歌所传递的自然之美。

第七句“康衢谣”,意为平坦宽阔的道路上传来的歌曲。这句诗借用了成语“康衢谣”来形容诗歌的普遍传播和接受程度。它传达了诗人对诗歌传播范围广、被广泛接受的赞美之情。

第八句“黍离歌”,指的是《诗经·王风·黍离》。这是一首悼念故国的作品,通过描写黍稷的飘零,寄托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里引用《黍离》来表明诗人对诗歌中蕴含的深情厚意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诗歌本质的探讨和对诗歌价值的肯定,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诗歌的尊重。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对诗歌误解和偏见的批评,以及对诗歌传播和接受程度的认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