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理根一初,精微实高广。
寄之形气中,今来齐古往。
众曜列太空,环侍惟斗仰。
变化妙不测,虚灵本常朗。
井坐识易陋,帘窥学云罔。
静玩感兴篇,剖陈如指掌。
【注释】:
紫阳先生:指宋代理学家张载。感兴诗:即感兴赋,一种以抒情为主的诗歌。二十首:二十篇诗。
至理根一初:最高的真理是“一”。精微实高广:精细微妙的真理是高远广大的。寄之形气中:寄托在人的形体之中。今来齐古往:从现在到古代都是一样的。众曜列太空:众多的星辰在太空中排列。环侍惟斗仰:环绕着太阳(太阳在天文学上称为“斗”星)而向它仰望。变化妙不测:变化是奇妙莫测的。虚灵本常朗:虚无灵妙的本质总是光明的。井坐识易陋:坐在井边能认识天地的简易。帘窥学云罔:隔着帘子观察学习云彩的变化。静玩感兴篇:静静地阅读《感兴赋》,领会其中的深意。剖陈如指掌:剖析论述如同把手掌放在手指下面一样清楚明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张载为《感兴赋》所作的序文,对《感兴赋》的创作背景、创作目的等作了说明。《和紫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是一首五言诗,共二十首,每首都有小注,并附有原韵脚。此诗第一首,作者在序文中首先介绍了作《感兴赋》的背景及原因,接着就其主旨、内容、写作方法、艺术特色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以赞叹之情收尾。
诗的前四句,是对张载创作《感兴赋》的背景及其目的的说明。“至理根一初”,指出了“至理”的本源,“一”是其核心;“精微实高广”,则揭示了它的深邃与广博。“寄之形气中”,是说通过形气表达“至理”。这是张载的宇宙观——太和论,他认为太和之气是万物生长的根本,万物由太和之气所化生,因而万物皆有至理。“今来齐古往”,指出古今皆是如此。这既是说明古今事物都存在“至理”,又是说明这种“至理”没有改变。“众曜列太空,环侍惟斗仰”,则是写“至理”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且无所不包,无时不备。“变化妙不测”,“虚灵本常朗”,都是写其变化无穷,其本质始终光明。“井座资易陋,帘窥学云罔”,则写其具体体现于人的行为中。“静玩感兴篇”、“剖陈如指掌”,则是对其内容的进一步阐释。
全诗以议论为主、抒情为辅,但并非纯客观地叙述道理,而是将哲理融入诗情之中,使读者在品味诗情的同时领悟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的特点。同时,诗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一些形象化的语句,使整首诗显得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