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诗句:枝枝叶叶,受东风调弄。便是莺穿也微动。 译文:枝条细长而柔韧,随风轻摆。就像小鸟振翅欲飞,柳枝也被春风轻轻触动。 注释:东风:春风,指春天的风。调弄:轻触。 赏析:本首词描绘了柳树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景象。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柳树的枝条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可以看到柳叶随风轻轻摇曳,柳枝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宛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下句:自鹅黄千缕,数到飞绵,闲无事,谁管将春迎送?
【诗句释义】: 1. 雪云散尽,放晓晴庭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 注释:云彩散尽了,天放晴了,庭院里一片清明。杨柳在人们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让人感到心情愉悦。更有那梅花的娇美之心,与柳树相辉映,显得更加迷人。 2.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 注释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注释:青色的烟雾在高处缭绕,如同碧海中的金色镜子。整夜在空无一人的台阶上休息,只能看到桂花的影子。当夜晚变得凉爽时,地上的落叶被风吹散,好像许多秋天的寒蝉在叫唤,京城已经远离了这里,只有蓝桥的道路还那么近近。 2.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关键词的注释和赏析。 第一段:自清凉无汗 - 释义: 形容肌肤如同冰晶一样清透,没有汗水。 - 关键词: 冰肌玉骨、清凉 - 注释: “冰肌玉骨”指的是肌肤白皙透明,如同冰块一样晶莹剔透,“冰凉”则形容其触感之凉。 - 赏析: 这是描写女子肌肤状态的句子,通过“冰肌玉骨”和“清凉”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皮肤既白又滑
【注释】冰肌玉骨:形容皮肤像冰一样晶莹,像玉一样白净。贝阙琳宫恨初远:意指远离了华丽的宫殿,感到遗憾。贝阙琳宫:指华丽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芙蓉花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起首二句,词人写芙蓉花的冰肌玉骨之状。“自清凉无汗”三字,不仅写出了芙蓉花的洁白,而且表明它不沾尘埃、清雅脱俗的特性;“自清凉无汗”四字,则点明此花非同凡品,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韵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写征人久戍边地、思家怀归之情。上片写征妇夜深独眠的情景;下片写征妇思念丈夫、盼望团圆的愿望。全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洞仙歌 今宵恩义” 词的上片,首句点明题目中的“今宵”,即指今夜,从下文可知,这是指作者在丈夫出征期间的夜晚,她一人独守空房,孤枕难眠。起句写景,渲染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
【赏析】 此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怨词。 上片“悲雁随阳,解引秋光”,开篇即以景托情。“雁”字用得十分贴切,既点明了季节、方位,又暗合了题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念。“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滴。”这两句紧承上文,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生活。他们远离家乡,身处他乡,只能依靠想象来感受故乡的美好,而当夜深人静时
凉生七夕,劲翮翻空矫。 怎得秋怀似春好。 望银河晻霭,牛女幽欢,频低语,瓜果儿家乞巧。 碧桐新露湛,宋玉哀吟,吹向风枝逗栖乌。 记秋娘庭院,翠幌萤流,钿合擎、云鬓蝉袅。 还须问天公有情无,莫不管星梳,掷将人老
朱明牖户,是罗浮西麓。 地道潜通到句曲。 羽人家石上,掩映楼台,花木里、往来浮丘伯叔。 稚川曾此住,丹井珊瑚,流出泉声似哀玉。 社事待重开,士女西园,金钱掷、大家丝竹。 笑白发、毵毵上头来,却不少诗仙,暮年轻福
丹葩素蕊,与心华争放。 天女持来笑相向。 胆瓶中、朵朵春色撩人,深护取,莫遣风吹半飏。 峤南无月令,元夕芳菲,已逐流莺乱枝上。 集中插偏多,萱共夭桃,蔷薇畔、海棠三两。 但注水、空生不须根,任好在房栊,露华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