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烛光辉。深下屏帏。
恨征人久镇边夷。酒醒后多风醋。
少年夫婿。向绿窗下左偎右倚。
拟铺鸳被。把人尤泥。
须索琵琶重理。曲中弹到。
想夫怜处。转相爱几多恩义。
却再絮衷鸳衾枕。愿长与今宵相似。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写征人久戍边地、思家怀归之情。上片写征妇夜深独眠的情景;下片写征妇思念丈夫、盼望团圆的愿望。全词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洞仙歌 今宵恩义”

词的上片,首句点明题目中的“今宵”,即指今夜,从下文可知,这是指作者在丈夫出征期间的夜晚,她一人独守空房,孤枕难眠。起句写景,渲染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以下三句写自己因丈夫长期在外而产生怨恨之情。“恨”字,既是对丈夫的埋怨,也是对丈夫的担忧。

“华烛光辉。深下屏帏。”

“华烛”即华灯。“光辉”指华灯闪烁的光芒。“深下屏帏”指关上屏风。这三句是说:在这幽静的夜晚(华灯已经熄灭),她独自一人,把屏风也关上,独自对着室内的灯火,感到孤独无聊,心中充满怨恨。

“恨征人久镇边夷。酒醒后多风醋。”

“征人”指的是丈夫。“久镇”即久戍,这里指丈夫长时间在外驻守边疆。“久镇边夷”与上文的“征人”相对应,说明这是丈夫出征的事。“多风吃醋”是说丈夫出征之后,由于不能经常见面,妻子就对他产生了怀疑和不满的情绪。这句中“多风”是多疑的意思,“吃醋”是嫉妒的意思。

“少年夫婿。向绿窗下左偎右倚。”

这一句写丈夫出征归来后的情形。“少年夫婿”指年轻的男子。“向绿窗下”是说丈夫回到了妻子的身边。他依偎在妻子身旁,左右偎依着妻子。“绿窗”代指妻子的房间。“左偎右倚”是说丈夫依偎在妻子的身旁,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显得十分亲昵。

“拟铺鸳被。把人尤泥。”

“鸳被”是一种用鸳鸯羽毛装饰的被子。“尤泥”是说丈夫在铺鸳鸯被的时候,紧紧地抱住妻子,好像怕妻子离开似的,非常依恋,使妻子感到厌烦。

“须索琵琶重理。曲中弹到。”

“须索”是一定的意思。“琵琶”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据《古今乐录》记载,琵琶有九品,其中第一品最贵重,所以称它为“玉”。这里借代琵琶,表示贵重之物。“须索”就是必须的意思。“须索琵琶重理”意思是说:现在必须拿起琵琶重新弹奏一曲,来解除这种令人厌烦的纠缠。这两句是说:丈夫紧紧抱着妻子,像粘住似的不愿意松开,使得妻子感到厌烦,于是妻子一定要放下琵琶,重新弹奏一曲,以解心中的烦闷。

“想夫怜处。转相爱几多恩义。”

“想夫怜处”是说想到丈夫对自己的疼爱之处。“转相爱”意思是说夫妻两人相互之间更加相爱。“几多恩义”是说多少恩爱啊!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丈夫紧紧抱着妻子,使妻子感到十分厌烦,于是妻子决定放下琵琶,重新弹奏一曲以解心中的烦恼。想到丈夫对自己如此疼爱,夫妻的感情更深厚了。

“却再絮衷鸳衾枕。愿长与今宵相似。”

“絮”同“绪”,是细说或细述的意思。“衷”是中心的意思。“却再”是再次的意思。“絮衷鸳衾枕”是说要再次叙述一下自己的衷情。“愿长与今宵相似”是说希望自己和丈夫今晚在一起度过的时光能够长久保持下去。

“却再絮衷鸳衾枕”的意思是说:要再次向丈夫诉说衷情,希望和丈夫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这里的“却再”、“絮衷”都是再次的意思。“鸳衾枕”是夫妻共同使用的被褥枕头。这几句的意思是:我决定放下琵琶,重新弹奏一曲,向丈夫表达我的衷情。希望我们能像今晚一样在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这首词写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开头四句点明主题,写妻子深夜不眠的原因;接着写丈夫归来后的情景;最后写妻子向丈夫倾诉衷情的愿望。全篇构思严谨,层次分明,叙事、抒情、议论结合紧密,语言流畅自然,形象鲜明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