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雁随阳。解引秋光。
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滴。
旋流枕上。无计恨征人。
争向金风飘荡。捣衣嘹亮。
懒寄回文先往。战袍待□。
絮重更熏香。殷勤凭驿使追访。
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戍客休施流浪。
【赏析】
此词作于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之情的怨词。
上片“悲雁随阳,解引秋光”,开篇即以景托情。“雁”字用得十分贴切,既点明了季节、方位,又暗合了题意,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念。“寒蛩响夜夜堪伤,泪珠串滴。”这两句紧承上文,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绘了戍边将士孤独寂寞的生活。他们远离家乡,身处他乡,只能依靠想象来感受故乡的美好,而当夜深人静时,只有寒秋的蟋蟀声与自己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愁。
下片则进一步描绘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心情。“旋流枕上,无计恨征人”,这两句表达了他们只能在枕上辗转反侧,却无法排遣心头的愁绪。“争向金风飘荡。捣衣嘹亮”,这两句描写了戍边将士在秋风中吹奏着熟悉的军乐,声音嘹亮而凄凉。这种声音仿佛是对他们远方亲人的呼唤和思念,也表达了他们对故乡的渴望和向往。
“懒寄回文先往,战袍待□”。“战袍待□”一句中的“□”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等待”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修补”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牵挂之情,他们虽然身在异乡,但心却始终与家乡相连,期待着与家人团聚的时刻。
“絮重更熏香,殷勤凭驿使追访”,这两句描述了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沉。他们不仅担心自己的安危,还担心家人的安全;他们不仅想念家人的温暖和关怀,还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戍客休施流浪”这两句话表达了戍边将士的心愿,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宽恕和照顾,让他们不再承受流浪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对戍边将士生活细节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他们的孤独、思念、担忧、期盼等复杂的心理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