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
田家 老农喜说田家早,缺月疏星穿木杪。 洗铮燎草作晨炊,麦饭咽甘虫食蓼。 儿牵秧马妇携笠,泥滑不嫌春雨少。 平畴拍拍水连堤,姑恶数声天欲晓。 【注释】 田家:田园生活。 老农:年老的农民。 喜:高兴。 说:讲。 田家:指农村生活。 缺:没有,指月亮。 月缺星稀:形容天色将明未明的景象。 穿:穿过。 木杪:树梢。 铮:火石,用来击打铁器的工具。 燎草:用火燎草取火。 作晨炊:做早饭。 咽甜
东湖 谁将东湖光,敛作大圆鉴。 千峰就妆束,万象互窥瞰。 红消日脚明,绿净山影蘸。 我来一登临,扁舟聊可缆。 注释: 1. 谁将东湖光:谁把东湖的光辉收敛起来? 2. 敛作大圆鉴:收敛成一个大圆镜。 3. 千峰就妆束:千座山峰就像被化妆打扮一般。 4. 万象互窥瞰:万物都互相窥视、观看。 5. 红消日脚明:红色的太阳在水面上显得越来越明亮。 6. 绿净山影蘸:绿色的水面映照出山峰的影子。 7.
这首诗以落花流水为主题,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和繁华过后的寂寞。通过对比昨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寂寥,表达了世事无常、人事易变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无奈。 译文: 落花飘舞,流水潺潺,春天的气息似乎已经消散了大半。黄鹂在枝头盘旋,却无法恋上这纷乱的世界,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将一切都染上了色彩。 曾经的热闹如今只剩下孤独,那些繁华的日子早已成为回忆。金谷园无人欣赏
【注释】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天,地生万物。 惟(wéi)水:只有水。 南中:南方的水中,泛指各地的泉源。 黑与弱:指黑色的泉水和柔弱的泉水。 淖汩(nǎo gǔ):水流浑浊不清的样子。 九疑(yí):山名,在今湖南永州一带。 扶舆(fú yú):山势。 产:出产。 丹砂(shā):丹砂矿物,一种含铁质的氧化物,古代用作炼丹药物。 银石英:一种含银的矿石。 有泉出其间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龙的形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龙的威严、神秘和力量。 首句“老龙卧苍海,千年抱明珠”,描绘了龙在海洋中沉睡的画面,龙的身体仿佛是一颗千年的明珠,象征着龙的珍贵和高贵。 次句“神禹决淮泗,偃蹇不受驱”,描述了神禹治水的情景,龙在治水中显得不屈不挠,不被驱赶,体现了龙的力量和威严。 第三句“怒走嵩岱顶,风雨撼八区”,描绘了龙在山巅之上的威猛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分析诗歌的内容、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句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再分别对每句话进行赏析。此诗写梅之傲骨,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坚白雅占南枝先,浅红留待北人识。”是说梅花在北方枝头绽放,而南方则留有浅红色的花朵供北人欣赏。“肯随兰芷媚屈宋,独主芙蓉笑丁石。”“肯随兰芷媚屈宋”的意思是
【解析】 (1)山间大风雨昼夜不止闻松声撼床戏成拙语谩录呈葺芷参溪:山上的大风大雨昼夜不停,听到松树的声音震得床都摇晃了,我只好写一首诗来记录,把松树和芷草都写成了“葺”、“参”二字。 (2)颠风横雨穷山秋,樵青弛檐车停辀:山上的大风大雨到深秋还不停,打柴人把屋檐上的车子也停了下来。 (3)松声撼空吼万牛,轰豗势欲倾不周:松树的声音震得空中好像有万头牛在吼叫,那气势好像要把整个山都要摇动似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偶题》。下面是对其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山间录拙作求教:在山中记录自己的拙作,寻求教诲。 2. 葺芷俚语将命笑掷幸甚:用草药的名字“葺芷”来表达朴素的语言,虽然被嘲笑但很幸运。 3. 老我愧不学:自己年老体衰,惭愧于没有学习。 4. 无以祛六蔽:无法消除内心的六个障碍(可能指恐惧、疑虑、偏见等)。 5. 短绠赴修汲:使用很短的绳子去打井水。 6. 深浅忘厉揭
江汉亭百韵 造物无尽藏,傥来亦何忤。 俯仰已陈迹,恍惚失处所。 达观萃兹亭,宇宙一秬黍。 斯亭名者谁,儒林得鼻祖。 昔贤维南轩,心学绍东鲁。 眷焉西南游,芳洲撷蓠荰。 遗墨尚淋浪,隶刻照亭柱。 迩来三十年,轩桷渐颓窳。 堂堂魏国孙,玉节莅兹土。 英声凛荆扬,盛事踵遐武。 曾侯庐陵秀,一笑不龃龉。 风月喜平分,江山藉宗主。 兴仆追前修,遗迹荐蒐补。 飞翚抗雄梁,石花呈古础。 荒榛得奇观
【诗句解释】 1. 云师:指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他一生痴迷于书法艺术。 2. 银铁蟠空觑天巧:比喻书法中的线条如同银线和铁线般盘旋交错,展现了书法的巧妙和美感。 3. 老来逸气未全平:指张旭虽然年纪大了,但书法中的逸气(即超脱自然、不拘一格的气质)依然没有完全消散。 4. 笔底锋铓犹独扫:指张旭在书写时,笔锋锐利,能够横扫千军万马,表现出他的书法技艺高超。 5. 开关勇士争赴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