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清之
江汉亭百韵 冰霜贯戈甲,雷霆震弓弩。 后先严车徒,坐作中规矩。 被庐犹晋蒐,少长悉有序。 礼成既饮至,络绎还所部。 俯瞰了不遗,清流数鲂鱮。 乃若天空澄,江色入环堵。 云水渺相接,斜阳落晴坞。 千艘卧平沙,片帆归远浦。 微茫泛一叶,咿轧响双橹。 报译认樯乌,航琛知海贾。 微阴转层峦,轻烟生宿莽。 栖鸟绝重澜,归鸿集寒屿。 夜深渔火明,孤洲记鹦鹉。 晴阴与朝暮,景色若夸诩。 方春及韶淑
诗句: - 送新姜与葺芷 - 仲尼胡不彻姜食,损智深讥藏戏剧。 - 将以愚民岂其然,半山失喜为动色。 - 拗执谁解镌此老,一时凿说契胸臆。 - 我疑谂之神农书,增壮胃腑良有力。 - 吕令音商其味辛,调芼鱼蔬檗香稷。 - 方冬沃土培其根,陇畦分封随壤息。 - 长须视苗廑献新,先时斸取奋锄棘。 - 青株斯拔薤本重,红萁半露菱包侧。 - 骈指惊看产漆园,胝足疑为导积石。 - 欲捣芳辛入齑臼
江汉亭百韵 山川自高深,开辟由邃古。 长江泻岷峨,横亘截区宇。 东流为沔津,疏凿仗神禹。 襟带成奥区,都会称鄂渚。 环城得修冈,雄胜著台府。 上有江汉亭,凭高欲鶱举。 云谯护左方,南楼以为辅。 飞甍立嶕峣,才去天尺五。 星辰近梯级,岚霏日吞吐。 横陈极苍茫,万象互昂俯。 晴光敞双明,景物恣枚数。 炊烟接空翠,下列十万户。 榱栋出棱角,阛阓分脉缕。 川涂竞走集,水陆跨重阻。 东南引湖湘,西北控淮楚
孟童子中异科而还,来访余于行都赐第,辄赠以诗。 在昔昌黎公,序赠张童子。 【注释】: 在古代的昌黎公(韩愈)为张氏之子所写的序言中,他称赞张童子是“中异科而还”,意思是张童子与众不同,才学出众。 独出超等夷,芳名驾青史。 【注释】: 张童子才华超群,名声远播,就像历史书籍中的记载一样,载入青史。 君门蔼世勋,夐轶西平李。 【注释】: 您的家门洋溢着世代功勋的荣耀,远远超过了西平郡李氏家族。
【注释】 1. 造父:传说中的人名,相传为周穆王驾车的人。 2. 寒机堕指:比喻织女织布的勤劳。 3.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贵人:贵族。金屋娇:富贵人家的女子。 4. 琉璃:古代一种彩色玻璃。方偃息:形容女子悠闲的样子。 5. 穿窗入幕:指女子从窗户缝中窥视。儿女笑:指闺房中的男女嬉闹声。 6. 杨花:柳树的种子,常随风飞散。元不识:原本不知道。 7. 明珠:珍贵的珠宝。月午夜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第一、二句“是身本虚妄,觅主了无得”,意思是说人的身体本来是虚无的,寻觅主人没有地方可寻。第三、四句“谁知日用间,颠到由六贼”,意思是说人不知道在日常生活里,被六种邪念所扰乱。第五、六句“茫茫前后际,生灭在空色”,“前际”指的是过去,“后际”指的是未来,“生灭”是佛教语,指一切事物都是生灭变化、不断更替的,而这一切又都只是“空”的表现和现象而已。第七至八句“贼去主人归
【解析】 本诗的译文是:昌黎先生进山中,大颠和尚拿着念珠。松下经卷上放着净瓶,照管习之翻倒水来浇。丞郎满檐江西禅,行行参辩撩天鼻。偃溪烂嚼雪窗纸,换却舌头别参起。 赏析: “拙偈调偃溪上人”句下注:“偃溪上人名不详”。 首联写昌黎先生入山中的景和情,昌黎先生在山林中修行,大颠和尚则在山上打坐念佛,两人互不干涉,各干各的事情。昌黎先生入山中,大颠和尚拿着念珠(数珠子),这是僧人的一种修行方式
东湖送藕与葺芷 在东湖边,我送走了莲藕和草药。 草木虽然无知,但它们会落叶归根。 荣枯交替,生生不息,就像种子长出苗实。 东湖百顷莲,夏日里傲视赵盾。 州家浚河渠,进行除草和耕作。 长身万柄荷,茎干坚韧如铁锹。 寒烟熨青镜,时有白浪滚动。 水解毓仙骨,根深植于泉源。 外乾乃中腴,下益宁上损。 淤泥胎玲珑,多节窍浑沌。 园丁亦善没,擘波沸腾的鲂鳟。 象株忽仰浮,登岸殊衮衮。 谁知绛县涂,可试平叔粉
【注释】 1. 笔记:抄写。 2. 贼:指盗贼。 3. 颂:赞美。 4. 痴:迷恋。 5. 妄意:妄想,幻想。 6. 自言:自称。 7. 到:至。 8. 百宝:许多宝物。 9. 真金身:真正的佛身。 10. 泥佛:塑像。 【赏析】 这首诗是说一个贼人被捉后,在贼窝里发现了许多珍宝,但当他看到真正的佛时,却变成了泥塑的佛像。诗中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人,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的不满
仕学优于服田力,公仪之家废葵织。 诗句:“仕学优于服田力”,意为在仕途和学问之间,学问的优越性更为明显。这里的“服田力”是指农民耕作土地的力量,与“仕学”相对应,强调了学问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注释:“仕学”指的是官场上的学问和才能,“服田力”则是指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这里比喻学问比耕作更为重要。 译文:在官位上和学问之间,学问的优越性更为明显。 诗书为府道德林,乐在藏修洎游息。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