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先生入山里,大颠牢把数珠子。
松下经函着净瓶,照管习之翻却水。
丞郎满檐江西禅,行行勘辩撩天鼻。
偃溪烂嚼雪窗纸,换却舌头别参起。

【解析】

本诗的译文是:昌黎先生进山中,大颠和尚拿着念珠。松下经卷上放着净瓶,照管习之翻倒水来浇。丞郎满檐江西禅,行行参辩撩天鼻。偃溪烂嚼雪窗纸,换却舌头别参起。

赏析:

“拙偈调偃溪上人”句下注:“偃溪上人名不详”。

首联写昌黎先生入山中的景和情,昌黎先生在山林中修行,大颠和尚则在山上打坐念佛,两人互不干涉,各干各的事情。昌黎先生入山中,大颠和尚拿着念珠(数珠子),这是僧人的一种修行方式。佛教徒用念珠念诵咒语,以此作为定力的方法。

颔联写山下的僧人大颠和尚在山下修行。他坐在松树下的经卷旁,上面放着一个净瓶,用来浇水。这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经书旁放着净瓶浇水,表明大颠和尚对经文十分重视。“习之翻却水”,意思是他一边念诵经文,一边把经书上的灰尘吹掉。

颈联写山下的僧人大颠和尚对山下的僧人丞郎说教,他们正在讨论佛法,丞郎满屋都是江西禅宗的法论著作,他们一行一行地辩论佛法,仿佛连天都要被吵得发红。“勘辩撩天鼻”的意思是他们争论得很厉害。“勘”通“勘”,意思是讨论。“撩天鼻”指鼻子被气吹得乱叫,形容他们争论得厉害,好像要气昏了头一样。

尾联写山下的僧人大颠和尚对山下的僧人丞郎说教,他们正在讨论佛法,丞郎满屋都是江西禅宗的法论著作,他们一行一行地辩论佛法,仿佛连天都要被吵得发红。“偃溪烂嚼雪窗纸”,意思是山下的僧人大颠和尚在雪白的窗纸上咀嚼着佛经,把舌根弄坏。“烂嚼”指咀嚼,“雪窗纸”指白色的窗纸,这里指经书。大颠和尚在雪白的窗纸上咀嚼着佛经,表明他对佛经非常熟悉。“换却舌头别参起”,意思是他换了个舌头,从另一个角度去参悟佛法。“换却舌头”比喻大颠和尚改变方法去参禅学佛。

这首五律以咏僧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通过描绘大颠和尚的形象及其与丞郎的争辩,生动地展现了佛教禅宗的教义以及禅僧们的生活。

【答案】

拙偈调偃溪上人

昌黎先生入山里,大颠牢把数珠子。

松下经函着净瓶,照管习之翻却水。

丞郎满檐江西禅,行行勘辩撩天鼻。

偃溪烂嚼雪窗纸,换却舌头别参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